让工业机器人在曲面上画画

这场比赛首次让学生、教师、企业职工跨界组队

选手在比赛中。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辛艳凌 孔福能)你以为机器人比赛就是一群铁疙瘩“咔咔”拧螺丝?太小看它了!在这里,机器人展示“十八般武艺”,能完成平面焊接,还能在陶土花盆上作画。

3月24日,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承办,余姚技师学院、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浙江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联合协办的第19届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举行。这场比赛吸引了宁波市14支队伍42名选手参加,覆盖了全市所有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

今年的比赛首次采取学生、教师、企业职工跨界组队,让校企融合、中高职同台竞技又多了一个展示舞台。

走进大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一个个工业机器人如同训练有素的舞者,在参赛选手的操控下,灵活地伸展着机械臂,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选手们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度,每一次程序的优化,都可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来自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高二学生贾博涵,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在工艺实施比赛环节,我们要用机械臂在三维曲面上作画,每一个动作、角度和力度都需要精确把控,稍有偏差,画作就会‘毁于一旦’。”贾博涵说,尽管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参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比赛。

以前是带着学生参加比赛,而这次是自己参赛,余姚技师学院老师许思源直呼“难度不小”。站在参赛者的角度看,他认为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多个比赛项目,非常考验选手的基本功,“特别是将自己的设计应用到机械臂上,并让它在绘制各种图形的时候又快又准,不让机械臂的笔头与边缘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需要选手控制好速度,否则容易绘制失败。”

“比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行业接轨,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与流程,推动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借此契机,与学校开展深度的沟通协作,依据行业需求开发出更‘接地气’的课程,促进产教融合的进程。”来自浙江钱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有限公司的企业参赛者蒋博天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工业机器人如同制造业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是生产线上的“多面手”,能完成上下料、装配、锁螺丝、喷涂、打磨等各种任务。

赛事评委杨冠军点评说,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产教融合队伍的优势,验证了职业学校教学与生产标准的有效衔接。企业职工的工艺经验、教师的系统思维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比赛中也能形成有效互补。

比赛结束后,成绩前五的学生选手与浙江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进行了签约,正式进入该基地人才库。

2025-03-25 这场比赛首次让学生、教师、企业职工跨界组队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5538.html 1 3 让工业机器人在曲面上画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