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需要哪些流程?会议记录怎样快速生成报表?小朋友也能编程吗……这些散落在校园、社区、课堂的真实问题,正在被宁波大学信息学院的人工智能“解题方程式”逐一破解。
近日,该学院通过上线AI辅导员“小e”、培训基层村委会智慧办公、开展百场科普,构建起人工智能服务民生的立体网络,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校园、社区和未来。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汪小静 黄昕怡
24小时在线的“AI辅导员”火了
“凌晨2点咨询实习问题,居然秒回!”这两天,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新上岗的AI辅导员“小e”在学生朋友圈刷屏,成为话题焦点。
这款能对话、会学习的智能系统,凭借其高效、贴心的服务,迅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小e”不仅存储了近5年校园高频问题,能够快速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方面的疑问,还特别设置了“树洞倾诉”模式,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小e”的上线,不仅标志着校园服务迈入智能化新阶段,更体现了宁大信息学院以科技赋能学生成长的创新理念。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小e”将继续优化升级,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
教授团队给孩子们定制“AI盲盒”
在镇海庄市高教社区,信息学院电脑维修社成员,正在帮助社区幼儿园老师及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解锁AI工具的使用技巧,并完成DeepSeek本地部署。“以前处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现在有了AI工具,工作轻松多了!”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兴奋地表示。幼儿园老师们也纷纷表示,AI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料,甚至还能为孩子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DeepSeek与Kimi等AI语言大模型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也让基层治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哇!我的编程指令让机器人跳舞了!”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的“AI梦想课堂”上,孩子们争相体验编程代码。机器人表演、无人航拍机、单片机小实验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快乐无比。据悉,信息学院“青少年科技大讲堂”始于2013年,截至目前已走进全市80余所中小学,共计开展讲堂500余场。通过定制化的“AI盲盒”课程,学院教授团队将复杂的编程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十足的实践体验,为孩子们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从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到疏通基层治理堵点,再到浇灌未来创新种子,宁波大学信息学院通过一系列智能惠民举措,让人工智能不再是飘在云端的词汇,而是照进现实的温暖光亮。学院党委书记王伦耀表示:“我们希望能让人工智能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真正成为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