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必须具备数字素养
其实早在2022年11月,教育部官网曾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表明了数字素养对教师的重要性。
教育数字化已然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赛道、新优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从多媒体教学设备到在线教学平台,从教育类APP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我们都要能够灵活运用。比如,在高中化学备课过程中,我们要从众多的化学教学网站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实验视频、知识讲解等资源,经过加工整理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再者,我们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活动。又如,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字化赋能高中化学课堂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数字化实验的制作与应用,更是为化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受到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制作出逼真的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软件模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通过数据采集和图像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随着条件的改变,反应速率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直观的感受是传统实验难以完全呈现的。
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数字化实验可以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的变化,让学生在动态的数据变化中理解电子的转移和能量的转化。这些数字化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数字化的海洋中畅游,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奥秘。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要兼顾人性和工具性
当我沉浸于畅想数字化教育的美好未来时,读到魏忠博士在《数字时代的教育转型》一书中有近三章篇幅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数字化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源于计算的发展,而不是意识方法论的进步。”“能冷静地面对具体的、复杂的、小众的、特殊的学生,这才是一位好教师真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发挥,不在于教育条件和教育技术,而在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这种专业的事情要求到了关键的时刻、压力大的时刻、未知占据多数的时刻,第一线的教师能顶住压力,能有说不清的又非常准确的直觉。”魏忠博士用诚恳的语言提醒我们,新时代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不仅仅是能灵活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于教育中,更能理性地认识到“教育的个性化和教育的复杂应用是其他行业远远不能比拟的。”
传统教育中,面对面交流、情感互动等是数字化教育难以完全复制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以及情感的传递,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微笑,都能给予他们莫大的勇气和信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日常相处、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些人性化的关怀是无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的。此外,传统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手工制作等,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数字化教育所欠缺的。所以,我们应该将教育数字化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做人”大于教“做学”
在教育实践中,绝不是越数字化越“先进”,越数字化越“有效”,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魏忠博士在书中提到“教师作为人的最大的‘人工价值’在于他的教学与绘画一样有四个层次——能、妙、神、逸。技术能解决第一层面的‘能’,而教育的‘妙品’‘神品’‘逸品’,如同绘画一样,没有阅历、缺点、洞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最关键的,‘神品’‘逸品’,是天生的,要想不损坏天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专业基础、有情谊和有缺点的人。”数字化时代,教师怎么教?教给学生什么?综上我浅显地认为新时代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最主要的是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五大认知:
1.要善于同时在经验世界、语言文字世界、虚拟现实世界等三个世界学习;
2.要同时注意基础、前沿、特色等三个方面的学习;
3.重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三种学习方式;
4.要建立三种新的观念:知识的拥有与知识的应用都重要,而后者更重要;继承与创新都可贵,而后者更可贵;人生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都重要,做人最重要。
5.要实践两个公式:成功=艰苦劳动+科学方法+珍惜时间;2>1+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重视团结协作,组合有序)。
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随着DeepSeek、ChatGPT 等AI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素养,积极探索数字化与化学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如何合理利用AI技术,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和高效性。我会利用数字化实验让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不忘传统教育的温暖与力量。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教育必将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