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宁波多地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新建学校、新增学位、试点小班化教学……每个区都亮出了2025年的工作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林桦 钟婷婷 马亭亭 通讯员 李晨 蔡微波 胡玲林 沈佳梦
海曙 持续擦亮“专曙优学”名片
2月10日,2025年海曙区教育工作会议在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召开。海曙教育将持续擦亮“专曙优学”名片,全力以赴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着力办好“六个教育”,奋力书写卓越城区打造卓越教育新篇章。
制定实施教育系统党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迭代“曙教红”党建品牌。
建好数字赋能新样态,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区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5%。
全力推进公办园扩容增效,确保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
以建设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高水平学术性高中为目标,着力将海曙中学打造成品牌特色高中。
深入实施“培根海贝”德育方案,评选一批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全面育人提质,加强体艺品牌建设,逐步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全覆盖;科学教育提能,全面融入“科创珠峰计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发挥“山海研学”品牌优势,积极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
建设第三批特级教师乡村工作室和名师乡村工作驿站,全年培育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管理名家等区级以上名优教师400名以上,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总量突破120名。
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确保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课后服务、青少年近视及脊柱侧弯综合防控等顺利实施,深入推进“共同富裕”招生计划,优化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持续加大对口协作力度。
全民共享办好事,建好“家门口”老年大学,全力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
深化托幼一体化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构建地域特色托育课程,为适龄托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托育服务。
镇海 今年新增学位5300多个
2025年,镇海教育要做这些事:
开展好第三届“小小科学家”嘉年华活动。
谋划贝时璋学校、庄市九年制学校等科技特色学校建设。
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推进义务段学校实施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制度。
高水平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幼儿园)创建,全区现代化学校(幼儿园)比例在38%以上。
撤并低小散幼儿园3所,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在85%左右。
龙赛中学、澥浦中心学校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
建成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庄市校区和贝时璋学校。
通过加快普高资源建设、挖掘现有普高资源、借用义务段资源、开办综合高中班等组合办法,全区普高录取率在75%左右。
深化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试点,鼓励各普高学校探索学术型或科学、人文、体育艺术高中特色。
探索校内五年长学制培养机制。
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100%。
继续实施人才子女入学优待、长幼随学、三孩免课后服务费等政策。
——向社会承诺办好“护苗工程”6件民生实事:
全区幼儿园提供托育学位880个;
增配午休躺睡设备39000套;
改造中小学运动场地26800平方米;
新增心理健康B证持证教师500人左右;
实现全区学校校门口防车辆冲撞设施全覆盖;
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5300个以上。
鄞州 试点小班化教学
2025年,鄞州教育将这样干——
编制《鄞州“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鄞州“教育强区”实施方案》,全面擘画未来5年至10年教育蓝图。
重点推进前殷地块中小学、粉末地块小学、后庙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建设项目。
新增学位7500个以上。
减少红色预警学校2所以上。
扩大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供给,再创3所以上省一级幼儿园。
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深入探索AI技术等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建设新一批“鄞学减负”精准教学试点学校。
实施小班化教学试点行动,打造一个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
创新“工作室带徒”“培训专项”“定制课堂”等载体,培育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名师骨干人才,新增正高、特级教师3人以上、名师骨干教坛新秀100人以上,新增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58人以上、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200人以上。
推进名校园长“结对培优”培养工作,新增市、区级名校长、骨干校长11人以上。
推进幼托一体化建设,提供幼托学位3000个以上,开设托班园所占比达60%以上。
推进全区小学“清凉教室”工程建设,实现中小学教室空调100%覆盖。
持续推进“午休躺睡”工程,抓好午睡躺椅、午休垫等配置。
慈溪 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工程
2月10日,2025年度慈溪市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在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西校区召开。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儿就做好2025年工作提出要求。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实质性贯通为支点,有力支撑创新慈溪建设;对标对表加大“两县”创建力度,巩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编写慈溪市家长学校教材;加强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市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强化政治建设根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机制,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创新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融合路径;推进五育融合实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机制;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全人生指导”三维共育网络,培育建设家庭教育领域的30堂精品课程。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普高教育扩容提质;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域创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申报创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建成省级大数据精准教学实验区。
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资源统筹配置,健全完善名优骨干教师评价机制;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养储备工作。
加强校园安全守护,持续保障校园教育教学秩序健康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巩固深化治理成效,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