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编辑部举办的“寻年味”活动首场走进了星野里农场,舞龙迎新、篝火爆米花、手工制作汤圆……充满年味的免费体验让前来参加活动的100位小记者笑声不断,也让他们对传统春节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张培坚 文/摄
舞龙迎新:学文化 传年俗
走进农场的大草坪,小记者们便被金光闪闪的长龙吸引住了。“舞龙是中国传统的新年民俗之一,象征着驱邪避灾,迎接新年的好运气!”农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舞龙技巧,一边向小记者们讲解舞龙的来历和意义,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分组学习舞龙技巧:举龙珠的同学手持龙珠,带领长龙起舞;敲锣打鼓的孩子们,按照节奏鼓点为舞龙增添气势。第一次尝试舞龙,孩子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欢声笑语中,金龙盘旋而起,仿佛也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锣鼓敲响,彩龙翻腾,红红火火的龙头与金色的龙身在农场中央来回摆动,节日的氛围扑面而来。
“虽然龙头有点重,但是感觉超级有成就感!”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晖校区的江坤谕同学开心地说。“舞龙时配合太重要了,不能乱来,不然龙就不动了。”一旁负责敲鼓的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任佳翰同学感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篝火爆米花:体验传统手艺的乐趣
接下来,小记者们迎来了充满期待的“饭盒爆米花”体验。农场中央的篝火已经点燃,工作人员向孩子们分发了特制的饭盒,里面放上玉米粒、白糖和食用油。孩子们按照指引将饭盒放在篝火上,不大会儿,“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饭盒里传来,香甜的爆米花气味迅速蔓延开来。
“哇!真的在响!”“好期待爆米花出来是什么样子!”小记者们围在篝火旁,盯着饭盒,满脸的好奇。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帮孩子们打开饭盒,白白胖胖的爆米花绽放开来,香气四溢。
“太好吃了,跟外面买的不一样,有种自己劳动后收获的感觉!”鄞州区堇山小学王悦妍同学边吃边说道。一旁的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卢雨欣同学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自己做的就是好吃!”
暖房做汤圆:
甜蜜收尾 满满年味
活动的最后一站,小记者们来到高大宽敞的暖房,亲自动手制作象征团圆的汤圆。糯米粉、红豆沙、清水一一摆上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制作过程。
“先揉糯米粉,记得加一点水,不然粉团会太干裂开。”“把豆沙放中间,然后把糯米粉慢慢包住。”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工作人员的指导,揉粉团、搓汤圆,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老师,我这个汤圆好像有点漏了!”“没关系,可以多搓一搓封住口。”汤圆制作现场充满了欢笑。经过一番努力,一颗颗圆滚滚的汤圆新鲜出炉,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汤圆放进热水锅中,耐心等待它们浮起来。
大火煮过后,热腾腾的汤圆端上了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嗯!很糯很甜,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样!”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王浩锦同学一脸满足地说道。一些陪同的家长也纷纷品尝孩子们的劳动成果,现场其乐融融。
感受年味 传承文化
中午时分,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中国传统民俗,更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原来春节不仅是吃年夜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下次我还要参加小记者公益活动!”高新区实验学校翔云校区一年级学生陈启然意犹未尽。陪同的妈妈也对这次活动赞誉有加:“儿子从来没包过汤圆,刚才做得很投入,这次真是学有所获。后面我会继续关注小记者活动的公告,积极报名。”
●活动感想
寻年味之旅
鄞州区学士小学406班
同希睿(证号2512147)
指导老师 俞诗
今天,我带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前往星野里农场,参加了一场“寻年味”实践活动。
迎接我的第一个项目是舞龙。那两条红黄相间、色彩鲜艳的“龙”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龙鳞闪闪发光,仿佛是从古代神话中跃然而出的瑞兽。我高举着手中的棒子,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响起,开始不停地左右摇摆,那龙也随之舞动。霎时,鼓声锣声紧密如急雨,两条威武的“神龙”猛然苏醒,翻动起舞,红红火火的年味扑面而来。
接下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饭盒爆米花。我按照老师的指导,把玉米粒、白砂糖和油放入铁盒子中,再放到火上烤。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一颗玉米粒炸开了花。我赶紧手忙脚乱地盖上盖子继续烤。“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从饭盒里传来。两三分钟后,声音终于停了,我的爆米花也完成了。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香甜的气息,我心里美滋滋的。
活动的最后,我体验了亲手做汤圆的快乐。汤圆是团团圆圆的象征,寓意美好。看着碗中的糯米粉经过揉搓、包馅、水煮之后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白胖子,别提多有成就感了。轻轻地咬上一口,哇,真糯真甜,果然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样!
充满年味的传统民俗体验之旅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我仿佛感受到了春节在向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