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和学生做朋友?

一位班主任的探索与思考

李金佳

怎样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更有利?这或许是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老师的内心困惑。老师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以期寻找到师生相处的最佳之道。

本期“我是班主任”栏目,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与大家分享了她关于“该不该与学生做朋友”的探索与思考。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本期人物

李金佳 宁波市四明中学

故事1

“师生做朋友”

结果并不尽是美好

曾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看到一位老师发文,记录尝试与学生做朋友,结果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甚至以师生朋友关系为由违反校纪校规,文中老师内心的失落以及后续对学生的批评和自我反思,真实地反映了部分教师关于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困惑与苦恼,我深深地共鸣了。

参加工作第一年,我怀揣着满腔热情,看着这些比自己没小几岁的弟弟妹妹,内心反复默念写于毕业那天的朋友圈:“以后不仅要当好学生,也要当好老师!”

任教的第一个班级是艺术班,学生专业众多,音乐、美术、播音、表演等,都是多才多艺、极具个性的孩子,但在日常教学中班级问题也逐渐暴露:班内小团体众多,缺少学习动力和氛围。最初,作为任课老师的我也和发帖老师一样,决定“攻心”为上,常常主动和学生沟通拉近距离。不久,婷婷便时常在QQ上找我聊天,从学习困惑、学业压力到班级趣闻、人际八卦,甚至家庭琐事、亲子关系,无所不谈。

这是一个在班里没什么朋友的女孩子,我以为及时的回复、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可以让她不再那么孤单和厌学。她的一句“因为有你在学校,让我觉得上学也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更是坚定了我的想法。我发自内心地接纳和包容,她也紧紧抓住了我,常在课间来办公室找我分享日常,递过家里带来的一把小番茄或是一个苹果,我微笑婉拒,她便放在桌上转身就跑;看见我在操场上散步,便蹦蹦跳跳地跑来,牵过我的手表示想要一起走,我也不曾拒绝。她开心的模样和进步的成绩让我觉得我挽救了一个被孤立的女孩,全然忽视了我们开心聊天、一起散步时一旁看向我们的其他学生。

班内逐渐传出风言风语,“李老师好像和婷婷关系很好”“李老师特别照顾婷婷”“婷婷又去办公室找李老师”,更有甚者,甚至传出了“婷婷家里肯定是给李老师送礼了”之语。

在一次婷婷的日记被同学偷看事件中,班内学生矛盾爆发,一方面是同学对婷婷的抵触日益明显,言语磕碰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婷婷及父母以为,偷看日记是侵犯隐私的行为,要求严肃处理。于是班内矛盾被提到了政教处。这件事的最后,以偷看者道歉、婷婷转学告终。

故事2

这样的“笔友”

让双方都有收获

事后,我始终在想,师生该不该做朋友?就这样,我带着困惑接手了新一届艺术班班主任工作。

深受打击的我暂时缩回了主动拉近师生距离的触手,我还没想好怎样和学生相处,害怕再次逾越师生关系边界,不忍好心办坏事。思考良久,我决定不如先和学生做笔友,于是我模仿自己曾经的初中班主任布置周记的方法,邀请学生每周动笔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如果实在不知写什么,只一句“本周无事”也未尝不可。

最开始,我得到的信息主要是“食堂的青椒好难吃”“早上的麻球真好吃”“希望运动会顺利落幕 ”……

每一次,我都予以回复,写下“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生活中总有小确幸和不如意……”诸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场景思考现实的道理。

慢慢地,学生的周记里出现了“这周的数学听不懂……”等学业困惑,我们班普遍数学薄弱,于是我趁机设立“午自修数学十分钟”,由数学老师提供错误率最高的每日一题,寻找班内解答正确的同学担任当日的数学小先生,让其站上讲台分享解题过程,其间小先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听讲者也得到了来自同龄人、同学者的学习经验,难题也终会在班级合力协作中一点点被攻坚破解!

再后来,学生开始写一些悄悄话,比如“我们班XX同学并没有起榜样作用……被他知道我说坏话肯定会揍我……”我一字一句写下“我非常欣赏你勇敢、正直!你们的周记内容我都会保密,望你永远拥有这份正义感和敢说话的勇气!”

一周又一周,学生或许发现告诉我的事情确实不会泄露,问题则会一个个被解决或被改善,师生对话也渐渐深入。

后来,我的阅读日常是“我妈本来说考试考好才给我买鞋,但我偷偷发现她已经买好了,可是成绩出来又和我大吵一架,我对我妈真是又爱又恨……”“老师,我爸爸妈妈在弟弟面前把我塑造成最好的姐姐,所以弟弟很崇拜我,很听我的话,可我知道自己不是最棒的,总有一天他会长大明白这一点,所以我要在他长大以前,变成我最好的样子……”“李老师,你可能不知道,小懿拿着周记本在我面前乐了好久,你给她写的那句‘我对你的喜欢又加了一分’,她开心得不得了,问我好几次,你没有吧?没有吧……”“说实话,我很迷茫,每天喝着毒鸡汤也不知道何去何从,我跟父母很疏远,他们偶尔的关心让我反感……”

从学习困难、生活问题、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到少年心事,应有尽有,原来我的一言一语对学生的影响远超我的想象。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成长和思考也在触动我的内心。一句“我多进一点,爸爸妈妈才能多一点退路;我多退一点,爸爸妈妈就少一点退路,我们努力是为了过正常人的生活……”令我震惊于她才16岁便如此成熟懂事,同时也理解了平时嬉笑开朗的她为什么在考试失利时如此脆弱伤心,只因为背负着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

我渐渐感受到,高中班主任带领着、引导着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时,虽有无数个忙碌、疲惫、操心的时刻,却也在他们身上看到更多的为人处世、思维认知、生活百态,见众生后疏阔的视野和心境,何尝不是极大的获得。

我的感悟

师生关系并不是

该不该做朋友这么简单

师生在纸笔之间、在时光之中,看到彼此更多的面相、更深的内心,从文字中反映的学生或班级问题,我们共同面对;言语中洋溢的喜悦我们一起分享;心理距离并不远,师生边界却也从未打破。

至此,三年前的疑问,我想已有了答案,学生性格、经历、家庭的差异会导致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不同,老师或许是倾听者、解惑者、指导者,又或许只是陪伴者,师生关系并非“朋友”二字可以一概而论。与其考虑“该不该和学生做朋友”,担心过远过近的关系给师生双方带来困扰,不如跳脱出“该与不该”的固定答案,去发现、挖掘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予以回应和帮助。

三年前的婷婷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我这个朋友,而是有人教会“被孤立的她”怎样交到朋友,如果当时的我也能明白这一点,并及时引导或许可以帮到她更好地渡过这一“成长的阵痛”。每每想到这一点,总是懊悔,幸运的是,我又联系到了已顺利升入重点大学的婷婷,当她倾诉舍友关系时,我的悔意也就释然了!

2025-01-17 一位班主任的探索与思考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95719.html 1 3 该不该和学生做朋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