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印章设计、创意书签制作、情景舞台剧……12月27日,一场颇有新意的“文博+教育”活动在北仑区岷山学校多个场馆进行,内容丰富多彩。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舒仁彪
围绕水下沉船和海上丝路 向学生们征集作品
学校精心组织,前期向各年级学生广泛征集与“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作品。作品内容包括《深海沉船——“小白礁I号”丙烯画》《水下循迹——青花瓷碎片拼贴》《水下循迹主题画》《古铜钱币——拓印书签》等。学校还邀请了美协、中国港口博物馆等教联体成员单位,开始谋划陈列布展,设计了“水下24米——‘小白礁I号’的故事”线上线下微展、“小白礁I号”学生主题创意作品展、腾飞的北仑等多个展区。
当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分批次、分时段,有序观看。经过“抢号”预约,从早上8:30开始,第一个观展的班级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盖章本、观展手册,开始了参观。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通过展品,感受到了水下考古、港口文化和海洋文明的魅力。现场还有“水下高科技”实践体验区,通过“下潜,再下潜”水下音境体验装置,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科技的魅力,加深了对水下考古的理解和认识。
由教联体合作伙伴共同策划 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
学校将“小白礁I号”文物及水下考古事迹活化为情景舞台剧、诗歌朗诵等各种艺术形式,全面展现中国水下考古的新成就。
孩子们带来了《小白礁I号奇遇记——历史的呼唤》《海底的秘密》等原创节目,十分精彩。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是师生们根据“小白礁I号”水下考古,在尊重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改编而成。小演员们用心用情的演出和教师们的悉心指导,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同学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参与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结华寄语岷山学子。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借助直播平台,邀请家长们共同观看线上“小白礁I号”展览、艺术节闭幕式和生动有趣的水下考古科普讲座。
据了解,这场活动名为“深海星辰 岷山筑梦——‘文博+教育’教联体启动仪式暨校艺术节闭幕式”,由“文博+教育”教联体合作伙伴——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岷山学校共同精心策划。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沈佩峰表示,把“水下24米‘小白礁I号’的故事”微展搬进校园,成立“文博+教育”教联体,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生动的学习平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育分走向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孩子们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