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宁波少年

寻味宁海

前童美食 505班 葛书福(证号2404342)指导老师 徐敏霞

我爱火锅 302班 陈歆文(证号2400541)指导老师 林柳君

宁海县实验小学

在这个缤纷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是探索者,用纯真的目光捕捉生活,用稚嫩的笔触记录成长。宁海县实验小学“童声文学”是孩子们心灵的语言,分为三个篇章:传音、传信、传情。从初识世界的好奇,到用文字编织内心,再到用语言自由表达情感和创意,这是一场认知与情感的旅程。让我们陪伴孩子们,从他们的稚拙表达到笔下生花,感受他们用童声编织的梦想与希望。

第一篇章 童声传音

跳跳鱼

201班 郭昀廷(证号2404199) 指导老师 王晓娣

跳跳鱼一蹦一跳,

像星星在跳舞。

一蹦一跳,

跳进了童话书;

一蹦一跳,

跳进了我的梦乡里。

宁海的冬至

206班 葛奕瑶(证号2404211) 指导老师 葛碧莹

“冬至大如年!”冬至是冬季里的一个大节日,宁海人非常重视这一天,每到这一天都会吃热腾腾的冬至圆。

瞧,一大早,外婆就忙起来了。外婆先准备一些圆子,炒至金黄,再把青菜、肉、粉条和笋准备好,接下来,就要开始炒了。倒入准备的食材,开大火炒一炒,接着,用铲子翻一翻,好让我们的圆子在里面打滚。加上调味料,继续开小火炒。这样,一份香气扑鼻的炒冬至圆就做好了。浓浓的香味、美味的食材,让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吃了冬至圆,又长了一岁了!

第二篇章 童声传信

跟着宁海美食去旅行

401班 陈宏星(证号2404282) 指导老师 章礼娴

腊月,走在强蛟镇峡山村的街头巷尾,吊挂在架子上的一排排风鳗随处可见。海风一吹,这些张开肚膛的风鳗散发出的鲜香扑面而来,淡淡的大海味。妈妈说,这也是渔民们独一无二的乡愁。

经过反复腌渍和风干,这些风鳗色泽光亮、肉质厚实、口感鲜美。作为吃货的我,看着风鳗,垂涎欲滴,真可谓是“口水直下三千尺,我对美食无免疫”。我最喜欢清蒸着吃,大约一刻钟,整个厨房就飘散开来一股海鲜的香味。风鳗出锅啦!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着碗,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嗯,这肉质晶莹剔透、鲜嫩可口,风味绝佳,我喜欢!我大快朵颐,有它下饭,我可以吃好几碗饭呢!

一盘清蒸风鳗上桌,年味就有了,团圆的日子也就到了。

油豆腐

403班 徐也婷(证号2404254) 指导老师 胡文杰

在美食面前,我没有任何抗拒能力。那金黄金黄的油豆腐浸泡在浓郁的汤汁里,在锅里沸腾向上冒着白气儿。青绿色的葱花在一块块“金子”中犹如一颗颗碧玉似的,让人垂涎三尺。

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油豆腐,捧在手心,热气犹如不受管教的小孩儿向上升去,冲入我的鼻尖,眼睛也立马被热气蒙上了白雾。

一口咬下去,汤汁便在口中爆开。围绕在舌尖、在口腔、在心里,让人回味无穷。紧接着就是沙沙的感觉,在我的舌尖上摩擦,如甜滋滋的冰激凌般顺滑、柔嫩,又犹如海绵似的能挤出美味可口的汤汁。这两个味道完全不相同,但又互相融合,并不冲突。感受着油豆腐在嘴里一点点消失,我舔舔嘴角,享受着这残留的美味。

饺子

401班 葛城瑄(证号2404283) 指导老师 章礼贤

“小耳朵”们排着队,一个接一个蹦进了锅里。“哗啦!”水正迎接着“客人”们。“呼哧!”锅喘起粗气,水蓝色的火苗应声冒起,在锅下跳起了舞。饺子在水中上下翻滚着,似是进行着激烈的比赛。

“哧——”不一会儿,饺子就出锅了。饺子们有的小似幼鼠,有的挺着圆滚滚的啤酒肚,有的好像是经历了一场惨不忍睹的手术,把馅儿都吐了出来。碗里升着雾一般的清烟,里面还夹杂着饺子的香气,使我的馋虫欲加肆无忌惮,口水似泉水般喷涌而出。

我想也没想,抄起筷子,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轻轻一咬,“扑哧——”汤汁带着浓郁的醋香、肉香、玉米香,霸占了口腔,流入了心田。接着,我又夹起一个。清新的白菜香弥漫开来,在心中回荡。唇齿留香,无法忘怀。

四月八的乌饭麻糍

402班 邬果妍(证号2404242) 指导老师 刘丽红

捣麻糍的时刻,是我们孩子最期待的。大人们挥舞着石锤,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糯米,那节奏如同古老的歌谣。我和弟弟妹妹们围坐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口水早已悄悄从嘴里溢出。那糯米团在石锤下逐渐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就像是在跳舞,让人忍不住想要加入这场欢乐的盛宴。

当乌饭麻糍终于成型,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它们被切成一块块,撒上松花粉,那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装饰。乌饭麻糍入口,软糯而不失弹性,甜而不腻,带着乌饭叶特有的清香。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松花粉的细腻和麻糍的黏软,让人无法抗拒。

乌饭麻糍,是我外婆最喜爱的点心。每年四月八前后,姨娘都会去长街老家捣麻糍,为外婆备足可以吃几个月的分量。外婆每次会将捣好的麻糍细细地分装,整整齐齐地摆进冰箱。如果早饭可以吃到麻糍,那一天外婆就会很开心。每次看着姨娘一家忙碌的背影,我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爱和敬意。而这份温情,如同乌饭麻糍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温暖着我们家每个人的心。

第三篇章 童声传情

爱在青团中

504班 胡若潼(证号2460490)

指导老师 翁冬仙

在我们笑的时候,妈妈已经将澄粉放入另外一个小碗里且加入了水。我马上收住了笑声,拿出筷子飞快地搅,速度不比搅拌机差。等到澄粉成半透明状时,再倒入前面的小碗中,与艾草汁、糯米粉和白糖一起揉搓均匀。中途我不停地拉扯它们,直至它们拉不断后才放入蒸炉中,隔水蒸20分钟。

等待的过程中我也没闲着,将咸蛋黄与肉松一起搅,然后又捏成一个个圆球球,妈妈则在一旁准备豆沙。“叮”的一声, 我飞快地将面团取出来做成一个个小圆球递给妹妹。妹妹用手用力一拍,将它们变成了面皮后传给妈妈。妈妈干什么呢?对!她把馅料塞在面皮里后,用“虎口”包起来搓圆又给爸爸,爸爸将它们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一个小巧可爱的青团就完工啦!在我们的人工“传送带”下,一个个好吃的青团就做好了,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呢!

我们对视了几眼,飞快地一人拿起一个青团塞入嘴巴,细细品味起来。“我的是肉松蛋黄馅哎!”妹妹大叫。“我的是红豆馅!”“我的是蛋黄馅!”“我的是肉松海苔馅!”大家像开盲盒一样,一个个地吃,一个个地叫,快乐极了。

霞客饼

501班 王悠然(证号2404320)

指导老师 陈鹉飞

远远离着家,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掺杂着一股葱花虾皮味儿。香气飘入鼻子,拨动了心弦,深吸一口,陶醉不已。一到家,奶奶便笑盈盈地把麦饼递到我手里:“快吃,热乎的!”当冒着热气的麦饼递到我手上时,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咔”一声脆响,麦饼甜甜的气息便在口腔里弥漫着,太美味了,一个大麦饼,三下五除二便进了肚子。

每当我爷爷出门上山干活时,我奶奶总是很早起床,又快又麻利地摊上几个麦饼,给我爷爷带上。爷爷总是笑咪咪地说:“嗯,什么都抵不上老婆子霞客饼的美味。”

也曾听我爸爸讲,他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想念奶奶的麦饼,从参加工作开始,只要一休假就马上回家,这时候奶奶就会揉面擀皮摊麦饼。奶奶擀的面皮,又大又圆,如同用圆规画出来一般圆润。她擀面皮的时候,就像仙女穿着裙子在欢乐地跳舞。一直旋转旋转,裙摆越来越大,直到她觉得够大、够薄、够圆才会停下。我爸这时候总是帮忙,翻饼,刷油,再翻饼,煎至两面金黄。一张香喷喷的麦饼就出锅了,拎起即食,清香扑鼻。麦饼的香气格外浓郁,酥脆可口。闻一闻,口水就出来了。

一份麦饼,一份情

504班 汪语晗(证号2404335)

指导老师 翁冬仙

我的太婆住在前童古镇,她今年八十多了,身体却还硬朗。太婆做的麦饼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因此,我常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太婆家。

“囡,那你来呀!”太婆站在门口,褶子里是藏不住的笑意。“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甜麦饼,你快来尝尝。”太婆拉着我向着院子里的石桌走去。

一阵清香从我的鼻尖溜过,把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了。饼皮金黄,在阳光下闪耀着丝丝光芒。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麦饼放进嘴里,只咬了一口,就欲罢不能。饼皮酥脆,咬上去就如同有精灵在指缝间跳舞。那馅就更不用说了,甜丝丝的感觉在味蕾炸开,让我就像在甜的国度里遨游。“太婆,还是老味道。”我嘴里塞满了麦饼,含糊不清地说道,边说边还对着外婆比个大拇指。

太婆一脸的笑意,那笑意从眼底开始,如同一汪潭水,慢慢地,慢慢地向往向外荡漾着,从眼角到眉梢到嘴角,似乎每一个皱纹里都藏满了阳光般的笑意。在阳光的照耀下,这笑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人间一切的美好都不及这一抹笑。

2024-12-27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91970.html 1 3 寻味宁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