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怎么做? 这场省级会议在象山举行

会议现场。

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丹南校区内的象山家风馆。

12月12日、13日,浙江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交流会在宁波象山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和推广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全省各地交流

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经验

交流会上,象山县教育局、象山县妇联、象山县人民检察院以及象山西周巾帼联谊会分别作了题为《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的象山探索》《助推家校社联动赋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飞象未来“小飞象未检工作室”工作介绍》《西周镇“爱心妈妈”团队助学、帮学故事分享》的经验介绍,为与会代表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浙江各地有不少优秀经验,6个国家级、2个省级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幸福成长圈”校家社协同育人行动、青少年“生命成长”工程、一个城就是一个教联体……嘉兴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慈溪市教育局、长兴县教育局、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永康市教育局、景宁县教育局等单位的代表,分别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创新举措和成功案例。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意义重大,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上,要树立科学育人观念,聚焦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完善综合素养评价,加强校园安全联合管理。会议希望各实验区做好问题清单、场景清单、改革清单这“三张清单”,结合区域特点继续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增强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浙江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等单位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开放大学等单位代表,浙江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单位代表等50余人参会。

实地调研

象山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

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象山县的校家社协同育人阵地,分别参观了象山县丹东街道海山社区、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和象山家风馆、象山影视城研学营地、象山县石浦小学和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这些阵地以独特的育人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象山县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例如,象山县丹东街道海山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打造全龄段线上线下学习阵地,积极推进校家社三方联动育人,家庭教育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鲜活的生活学习模式,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时时处处的潜移默化,从有形的教室阵地转移到社区公共活动领域,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围。

象山影视城研学营地以影视文化为主题,集历史文化教育、影视制作体验、传统美德教育、非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探索于一体,让孩子们在轻松娱乐的综合性研学实践中培养能力、增加知识。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积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用好社会资源拓展教育空间。象山县石浦小学于1983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40多年来培训家长上万名,家长学校工作经验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丹南校区内设有象山县家风馆,学校有一支好家风学生讲解团;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设置“你策我助校社共育坊”“‘你说我听’家长说校”会聊室等,实现了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

据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象山县就开始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并逐步构建了“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部门领衔推进、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了“教育局顶层设计、家教所研究牵引、教科研中心任务带动、各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1983年2月,象山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所县级家庭教育研究所;1991年、1995年,两次全国家长学校办学研讨会在石浦小学召开;2012年,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2023年,召开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办40周年高端论坛。近年来,象山在国家级论坛或研讨会上做经验介绍12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本次交流会不仅为全省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更为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活力。与会代表们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12-17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90174.html 1 3 校家社协同育人怎么做? 这场省级会议在象山举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