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成绩揭晓后,高一女生倩倩(化名)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这让考前一周还去苏州旅游的倩倩及其妈妈都松了一口气。
倩倩是宁波外国语学校(浙江省八一学校)的学生。为了去苏州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她提前备考,将高效学习与兴趣爱好并行。她告诉记者:“我妈妈经常会带我外出放松,尽管因此会承受一些家人的误解和压力。我非常感激她,这也激励我要更加努力学习。”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疯”一回
母女仨夜奔苏州“圆梦”
倩倩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女孩,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她尤其喜欢戏曲、汉服表演等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10月底,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苏州上演,三天三场全本呈现。因为家里的小女儿也很想去,倩倩的母亲早在今年6月份就买好了母女三人的门票,定好了行程。倩倩妈妈笑称:“全本《牡丹亭》一直在我们母女的‘人生清单’中,这次机会难得,所以一直很期待!”
但让倩倩妈妈没想到的是,倩倩上高中后周末会有单休。考虑到女儿刚上高一,学习比较紧张,倩倩妈妈也曾想过要不要去看这场演出。她告诉记者:“我们在家里商量过,甚至想把门票转赠,但最终还是决定共同努力,去完成这个盼望了许久的‘文化之旅’。于是,我替女儿向老师请假一天,老师也同意了。我很感谢学校对于学生多元发展的支持和包容。”
整个10月,倩倩自主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尤其是备考第一次月考,“一整个月,我放弃了不少休息时间。学习节奏会比较快。做好时间管理,做好取舍,然后专注地去完成学业。这样我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奔赴自己的热爱。我妈妈曾告诉我,心理负担太大的旅程,是浪费生命。所以我会专注做好当下的事,不给自己太大压力。”
10月25日,周五下午,倩倩妈妈先给自己的车子做好上高速前的检查,再接上小女儿,再去宁外接大女儿。当晚,风雨交加,城区交通拥堵,出城时间比原计划迟了半小时。“在高速路上,视线受风雨影响,开得我无比紧张;进入苏州后,因为周末又堵车了。所以,没有看全《牡丹亭》的上本,略有遗憾,但也知足了。”
享受“文化之旅”
途中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一个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习与爱好?这三天在酒店里,倩倩每天7点起床,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9点多再出门。出门时,倩倩也会带上学习资料,利用坐地铁、餐厅等候等碎片时间完成作业。在演出中场休息时,倩倩也会拿出作业本,继续赶作业。她还告诉妈妈:“剧场里有小姐姐拿着笔记本电脑疯狂工作,大家都是奔赴热爱的年轻人。”
白天,母女三人走访了苏州的丝绸博物馆、昆曲博物馆,以及一些老街、苏式园林,品尝了蟹黄面、蟹粉小笼等美食。喜欢汉服文化的倩倩在苏州园林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尽情享受那种婉约的江南味。
当夜幕降临,母女们又走进了剧院,沉醉在《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中。那些精致的戏服、华丽的头饰,以及演员们传神的表演,都让她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将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们被这份纯粹而炽热的情感所感染,掌声雷动、意犹未尽。倩倩更是被深深震撼了,她说:“这次‘文化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深厚底蕴,更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久违的宁静和感动。”
出于安全考虑,倩倩妈妈放弃了周日演出结束后连夜赶回宁波的想法,改为周一早晨四点半出发,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再开始自己的工作。“其实还是蛮累的,回来后的几天,孩子说也有点缓不过来。但是这次苏州‘文化之旅’,也在给我们充电回血,让我们有更多的能量继续热爱生活。”
“卷”自己的梦想
永不言倦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有些家长会纠结要不要暂时“放弃”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这个问题,倩倩妈妈说:“当我的孩子读初三时,或读高中后,我从来不会劝她放弃自己的热爱。”
倩倩妈妈认为,学习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学习学校里教的课程,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学习是丰富自己生命的方式,是开启人生新鲜体验、经历的钥匙。学习是个过程,培养学习的能力,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在平衡学业和爱好的过程中,孩子会在时间、精力的分配中学习实践对自己的规划。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能力。她会加快自己的节奏,实现高强度地学和高强度地玩。她的精神世界也很富足,不会去抱怨我没有时间玩手机。”倩倩妈妈说道。
上周末,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倩倩去参加了小姐妹的生日邀约,还参加了街道举办的宋韵文化节演出活动,吟诵李清照的《一剪梅》。倩倩笑着说:“期中考试考完后,我们可以双休,就给自己安排了两个活动。一起参加‘生日局’的都是以前参加汉服活动时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大学生,也有正在考研的姐姐,所以我妈妈也很放心我自己去。我们约在咖啡馆碰面,见面前的等候时间、在餐厅等位时都会各自学习,互不打扰。一起吃饭时,我们会谈天说地,分享交流,聊聊喜欢的文学作品,聊聊对未来的规划,从中我也会有一些收获。”
倩倩认为,“卷”也许是一种通往成功的方式,但是每个人的成功是不一样的,不要试图通过“卷”复制别人的成功,或者成为别人口中的成功。“卷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