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同学们对这些疾病肯定都不陌生。那么,呼吸系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又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11月15日,“院士开讲啦”第十期讲座在海曙外国语学校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首席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徐立然,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讲解了“肺健康的重要性与保护”。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张培坚
跟着院士认识呼吸系统
徐教授告诉同学们,呼吸系统是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包含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肺泡等,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在呼吸时,氧气从鼻腔、口腔吸进来,通过一级级的气管进入肺泡里面,之后通过血管和肺泡之间的膈膜进入血管、心脏,再走向全身,供应全身。同时在循环的过程中,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内。一呼一吸之间,完成吐故纳新。
《黄帝内经》有言:“诸气者,皆属于肺”。在中医的理论中,肺是身体中气体的交换场所,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中医学还把肺比喻为“华盖”,即皇帝出行时的伞盖,因为它居人体脏腑的最高位置,覆盖诸脏。也因此,它易受邪气侵犯,故称“娇脏”。
每天,我们的呼吸会将约8000升空气送入肺中,空气中飘浮着的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肺脏,这容易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甚至是哮喘、肺结核和肺肿瘤等。
通过徐教授的讲解,同学们知道了,常见的呼吸系统病原体除了细菌、病毒,还有支原体、原虫等。徐教授还以新冠肺炎为例,给大家科普了病原体是如何对人体产生伤害的。
知道了呼吸系统和肺脏的工作原理,以及肺部容易感染的疾病,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保护。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是两个重要的方向,合理的饮食搭配、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现场问答含金量很高
在院士讲座之后,是互动时间。看得出来,同学们提前做了充分准备,提问的质量颇高,徐教授也给出了耐心的回答。记者整理了部分问答内容,以飨读者。
学生问:应对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时候,您认为哪些个人方面的措施可以对我们的健康有帮助?
徐教授答:我们在疾病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那么怎么保护呢?主要涉及与传染相关的三个方面:一是要隔绝病原体,比如可以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二是要注意隔绝传播途径,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是我们能做到的,另外,每天在洗漱的过程中,可以用温盐水清洗口鼻,也能起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第三,对于易感人群,可以通过适当饮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等提高身体免疫力。守住这三个重要环节,就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同学问:徐教授,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也非常感兴趣,作为初中生,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医知识,传承中医文化呢?
徐教授答:这是一个大命题。学习中医,首先要进入中医的理论体系,为此,我们要对古代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因为很多中医理论都是自古传承下来的,需要具有古文、古汉语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医,还涉及很多理论和药物,这些都需要记忆,要把它们记下来,再去理解去实践;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我们可以“取类比像”,也就是抓住事物的共性,研究事物的特殊性。
在这个秋季,“院士开讲啦”以一场医学方面的科普讲座,寄望同学们满怀求知的热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