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尧昆虫博物馆、屠呦呦旧居、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

在研学中学习科学家精神

在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前合影。

11月9日,来自鄞州实验中学和惠风书院的50名中小学生,开启了“学习科学家精神,探秘新质生产力”青少年研学之旅。

从昆虫学泰斗周尧,到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再到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谈家桢,同学们在行走中感受这些从宁波走出去的伟大科学家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择一事终一生的执著坚守。

此次青少年科学行活动由钟公庙街道、鄞州区科协主办,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张培坚 通讯员 凌沪琼

让人好奇的昆虫和标本

在周尧昆虫博物馆,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识了周尧先生,知道了他为采集昆虫标本,曾九上太白山和华山,六上五台山,两上峨眉山,南下海南岛,攀登五指山,穿越西双版纳,探索原始森林的奥秘,除了西藏和台湾,周尧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即使风餐露宿,晓行夜宿,也不曾阻挡他开拓进取的脚步。

他与同事们采集珍藏的昆虫标本达60多万号,发现300多个新品种,其中40多种昆虫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我不做享受派,我不选锦上添花的工作,我要做拓荒牛”,这样的科学家精神怎不令人动容?

来自惠风书院304班的刘心妤同学是周尧昆虫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对博物馆已经十分熟悉,但她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这里。“我拍了很多照片发给妈妈,以前做讲解员的时候没时间拍,这次把我觉得好的都拍下来了,还让同学帮我拍了照片,很开心。”刘心妤说。

博物馆里展示的切叶蚁生态装置让同学们感叹昆虫世界的神奇,那些叫得出名字与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和标本,都让人好奇,每一名同学还得到了一次触摸竹节虫的机会,这让他们在惊叫后感到十分满足。

“还有手工制作萤火虫,听老师讲关于昆虫的那些小知识,都很有收获。”来自鄞州实验中学716班的钟艾同学说。

甬城科学家让人肃然起敬

与周尧昆虫博物馆现代化的设计和漂亮的展陈不同,位于月湖旁的屠呦呦旧居,与位于慈城的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古色古香,也相对幽静。图片与文字无声地诉说着这两位科学家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大胆探索,小心求证,无畏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最终攀登科学高峰的动人故事。他们一个摘下了诺贝尔奖的桂冠,一个的名字则闪耀在广袤宇宙的行星上。

“钟情科学,向医而行。对祖国医药科学的向往与探求,是屠呦呦始终如一的人生选择。而故乡宁波,则留下了她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依依乡情……”“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因为一天的信息量太大,惠风书院307班的李沫辰同学在笔记本上做了很多记录。“今天先记下来,以后有时间的时候,我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小姑娘腼腆地说。

“看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里的介绍,感觉很励志。经过无数次失败得来的成功,让人肃然起敬,这背后就是科学家精神吧。”鄞州实验中学的钟艾思索着告诉记者。

从122位两院院士,到其他在不同领域里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宁波拥有丰富的科学家资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为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024-11-12 走进周尧昆虫博物馆、屠呦呦旧居、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84092.html 1 3 在研学中学习科学家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