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场“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健康主题活动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举行。来自奉化区实验小学、岳林中心小学、江口中心小学和南浦小学的30余名小记者参加了这场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奉化区民政局、奉化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浙药大食品学院的支持,同学们在学院师生、志愿者的指导下,手作黄油饼干,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对营养健康有了深入的了解。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自己做的饼干就是甜
秋日的浙药大奉化校区层林尽染,秋色满园。
很多小记者第一次走进高校,对田径场、教学楼、远山的斑斓秋色充满惊喜。
来到浙药大食品学院烘焙实验室,得知当天的体验项目是制作小饼干,同学们迫不及待要开动。
“先不要着急哦,制作食物前要保证操作台面的干净整洁,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大家分组先去洗手。”浙药大食品学院教师施思是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她介绍制作黄油饼干的食材和步骤后,小记者6人一组,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动起来。
125克的黄油放进容器中,捣碎充分搅拌,变得像奶油一样黏稠后,加入75克糖、一个鸡蛋、250克面粉,以及小苏打、泡打粉和食盐后,揉捏成奶黄色的小面团。同学们人手一个面剂子,揉搓擀坯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具,制作成形状各异的黄油饼干。
奉化区实验小学304班的柳星宇同学,是现代金报·宁波晚报小记者。他把黄油饼干的食材、步骤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回去后和父母一起手作小饼干。
“太好玩了吧!”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502班的孙浩洋同学搅拌黄油,揉搓面团,整理成爱心形状的饼干坯放进烤盘。他透过烤箱玻璃看到饼干在高温烘焙下变得蓬松,一个从未下厨的小男生觉得制作食物的过程很有趣。
“酥脆!”“好吃!”“香香甜甜!”……同学们品尝自己的手作饼干,开心极了。
学习“舌尖上的安全”
烘焙体验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来到食品健康展区参观。
“有谁知道什么是调和油?”
“老师,调和油是好几种油调成一起的吗?为什么油要调着吃?”
浙药大食品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向同学们介绍了食品健康的小常识,比如调和油是几种油按照相对合理的比例调制而成,这样可以提高油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性能;空心菜重金属超标是谣言;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健康,一些非油炸食品经过长时间高温加工会破坏营养等。
这些生活中的食品健康小常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讨论起生活中隐藏的食品安全隐患,比如买包装食品要看生产日期,地摊上拆去包装的烤制食品不要吃,去饭店吃饭要看生熟有没有分开操作……
奉化区江口中心小学谢邵勃同学第一次在大学参加活动,感觉很有意思。“第一次做手工饼干,还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聊了好吃的好玩的,很开心。” 谢邵勃说。
据介绍,浙药大食品学院利用专业、师资等教育资源优势,长期在奉化开展特色化、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舌尖上的健康以及根据特定人群定制健康餐等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地联动服务“一老一小”人群。“在奉化区民政局的支持下,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第二课堂学做结合,学用相长,把专业课的学习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所学奉献社会。”浙药大食品学院党委书记陈坚说。
●活动感想
制作饼干
奉化区实验小学307班
龚昱欣(证号2414232)
指导老师 王薇薇
周末的上午,我参加了食品科普活动,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制作饼干。我和小伙伴聚集在烘培教室里,听老师讲饼干制作过程。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材料,有面粉、黄油、鸡蛋、小苏打、白糖和食盐。首先,我们用打蛋器打发软软的黄油,接着放入其他材料,用刮刀搅拌在一起,直到成为金黄的大面团。然后,老师把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团子分给我们,我学着老师的模样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圆圆的薄饼。我拿起一个个动物模具重重地按压下去,一块块小熊饼干、小兔饼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面前。“饼干也挺好做的嘛!”我得意地说道。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饼干放在烤盘上。
等大家都做好后,老师把饼干盘放进烤箱开始烘烤。香味逐渐在我们周围弥漫开来。“叮”一声,大家期待已久的饼干终于好了。我们围上去,看着一块块还冒着热气的金黄的饼干,馋得直流口水。我轻轻拿起自己做的饼干,吹了吹热气放进嘴里,“嗯,真是太美味了!”看着金黄酥脆的饼干,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成功的滋味是甜蜜的,我懂得了成功是需要漫长的等待和坚持。这真是有趣的一次烘焙体验呢!
多彩生活
抓螃蟹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403班
陈璟涵(证号2411217)
指导老师 罗佳颖
滨江公园里草木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绿毯,铺展在江畔。远处,一艘艘大船静静地停泊在江面上,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正当我沉浸在这如画的风景中时,几个小生命吸引了我的注意——泥地里,几只小螃蟹正悠闲地爬行。六条细细的小腿灵活地舞动着,那两把像剪刀一样锋利的钳子,在嘴前不停地挥舞着,仿佛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们的威武。
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悄悄地向它们靠近。然而,小螃蟹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机灵得多,我们刚一伸手,它们就迅速地溜走了,只留下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小洞。我们不甘心,于是决定耐心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一只小螃蟹从一个泥洞里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四周。我眼疾手快,迅速捡起一根树枝,轻轻地填上了那个泥洞。然后,我屏住呼吸,从螃蟹的背后靠近。正当我以为可以轻松抓住它时,它却迅速地爬起来,想要逃回那个已经被我填上的泥洞。幸好我早有准备,一把捏住了它,把它放进了准备好的罐子里。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但是,接下来的时间并不那么顺利。正当我们发愁时,姐姐提议说:“我们可以去买铲子来挖啊!”这个建议让我们豁然开朗,于是我们立刻奔向超市,买来了铲子。
有了铲子的帮助,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次抓螃蟹的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更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炸薯条
鄞州区堇山小学502班
马嘉骏(证号2413120)
指导老师 应柿红
台风天,我和妈妈选择了温馨的宅家时光,突发奇想,决定联手挑战炸薯条。
首先,我精挑细选了一个圆滚滚的大土豆,细心洗净它的每一寸肌肤,随后拿起小刀,轻手轻脚地为它褪去外衣。剥去皮的土豆,宛如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墩”,乖巧地躺在我的掌心。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它切成细长条,这些“细条宝宝”在刀下诞生,妈妈在一旁温柔提醒:“切得稍微粗壮些更佳,空气炸锅的魔力会让它们变得更加紧实。”
我将这些“细条宝宝”投入清水的怀抱,它们在水中悠然自得,宛如一群活泼的小黄鱼,在水中自由穿梭。片刻后,我将它们捞出,投入沸腾的热水中,瞬间,厨房里响起了欢快的交响乐,“细条宝宝”在沸水中跳舞,发出“咕嘟咕嘟”的欢快声响,仿佛在低语歌唱。两分钟后,我及时将它们捞出,整齐排列。它们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静静等待水分退去。
空气炸锅闪亮登场,我将“细条宝宝”一一送入,为它们披上油亮的外衣,撒上盐粒,再轻轻点缀上孜然粉,一番搅拌后,它们似乎都沉醉在这突如其来的变身中。设定好180℃的魔法温度,18分钟的秘密对话后,我轻轻为它们翻个身,再次设定15分钟,静待奇迹发生。
随着一声清脆的“叮”,出锅啦!眼前的“细条宝宝”已华丽变身,成为了金光闪闪的“金条宝贝”。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根,送入口中,那酥脆中带着柔嫩的口感,香气四溢,简直是味蕾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