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掌门人,宁波市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李刚,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的想法和做法演绎成了很多的故事,今天我们摘取他的几篇文章,试图从中了解他对教育的一份执着、追求、情怀和理念。
从一堂公开课想到的
有一年,我参加市里的优质课比赛,上胡适《我的母亲》。胡适是一个孝子,对他母亲格外的孝顺。为了准备这堂课,我找来胡适的传记、胡适跟他母亲的书信,以及有关评论胡适的文章,尽可能多地了解胡适跟他母亲的故事和感情。
当时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自己独立备课、写教案、做PPT,也没有发达的网络资源可以借鉴。而好处就是充分发挥教无定法的优势,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解,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任何一种教学,除了适合学生,其实也要适合老师自己,课堂教学应该是风格化的产物。
纯粹自己搞定的公开课,自己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还是编剧,所以对教材内容必然是了然于胸。
那天上课,我的开场白是先让学生听一首关牧村的《烛光里的妈妈》,试图唤起大家对妈妈的美好亲情。听完问学生,刚才听了这首歌,大家有没有想妈妈,底下没有反应,冷场。我又傻乎乎地问学生想妈妈的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直接把自己逼到了穷途末路,公开课最忌讳的就是冷场。
好在自己临场应变能力还行,我就说,昨晚李老师在北仑想妈妈了。我刚说完,底下的学生开始笑了,我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于是故意问,大家为什么笑?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李老师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会想妈妈。我心里终于乐了,学生终究还是进了我的“圈套”。我故意又问,难道年纪大了就不能想妈妈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胡适在40岁的时候,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上完课,听课的老师跟我说,你的导入很精彩,有起伏,有悬念。我说,这哪里是精彩,这是走投无路后的劫后余生。
事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导入,在充分备课、准备教材内容的同时,却忽视了最该准备的元素,那就是学生,备课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会怎么样,事实往往非你所愿。所以我们的教学有时候容易忽视主体的存在,或者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备课是缺少前提的,缺失灵魂的。
如今,我时常会想起当年的情景,我们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了吗?还是一味地用我们认为正确的办法实施我们的教育?我们所能提供的不一定是学生需要的,这样的常态课应该避免。
最好与最差,都是学生
有一天晚上,J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在兴宁桥东被警察抓住了,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叫他等我过去处理。
J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一个留级生(当时尚可以留级),各方面的表现总不让人省心,没少批评,但是学生的“坏”,大多也就在学校,也是可以想象和被允许的,还不至于到偷人家东西这个地步。
我到兴宁桥东,警察跟我说,这辆自行车是偷来的。原来,孩子父亲觉得赃车便宜,就买了。于是我跟警察说,“我是孩子的班主任,车我们不要了,孩子我担保回去,他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警察听了我的话,看看我也不像说谎的人,于是就同意了。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变得异常听话,我对他的教育也变得异常容易。
这件事为什么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其实还有一个细节。那天晚上,当我跟警察说完“他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时,夜色中,我分明看到这个孩子哭了,他知道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哭,在学校里再怎么批评,他也不会哭,而会哭的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
后来,我到另外一所学校担任副校长。当时学校校长安排我教一个初三的班级,老师们悄悄地告诉我这个班级是全校最差的班级,上课像菜场一样,已经连续两年换了好几批老师。
第一次的课在下午,我跟班主任老师说,中午叫你们班上“所谓最差的学生”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孩子来了,一个个子挺高的男孩子,怯生生地站到我旁边。
我叫他坐到离我最近的沙发上,他说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老师批评我的时候,从来都是站着的。”
我笑了,叫他坐下来,他终于坐下来了,但依然有些惴惴不安。批评学生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先坐下来,然后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这是有效的办法。于是我问:“你怎么知道我要批评你?”
“到老师办公室,除了批评没别的事。”他说。
我苦笑,接着问,“那我批评你什么呢?我刚来,你的情况我不了解,也没有理由批评你。”我接着说,“不喜欢语文,不喜欢读书,不一定是你的错,有时候是老师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我们从零开始,可以吗?”他点点头。
不久,我听到地板上有轻轻的嘀嗒声,这个所谓“班级最坏的孩子”居然哭了!会哭的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当时他最近的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只有三分,一个题目也没做,我问他们以前的语文老师,说是试卷写了名字,名字写得还端正,就给了三分卷面分。
一年后初三中考前,他来问我借中考考纲,我就送给他了。
中考那天进考场前,我再三叮嘱他,不要提前交卷,会做不会做的,都要尽力去做,作文不许空着,按照要求、字数,认真地把事情写清楚,字写端正。等考试结束铃响起,他出来就告诉我,全部填满了,作文也写满六百字了。等成绩下来,他居然考了九十三分,及格超过三分。对一个优秀的同学来说,这个分数是很低的,但是对于他,这是相当大的进步和成功,我看到这个分数,比看到考高分的学生更加激动。
但凡学生,包括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我们得允许他们犯错,这样教育才有必要和价值。无论我说谎,“这是我们班级最好的学生”,还是眼前这个“最差”的学生,其实他们都愿意接受教育的,只要你真诚相待,他们都会哭,他们的心灵都有柔软的一面,我们应该抓住他们最柔软的一面开展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成长,成就他们,也成就自己。
乒乓球房的故事
我刚到宁波市实验学校做校长的时候,发现中学部教学楼一楼是总务处的仓库,堆满了不同时期换下来的各种桌椅板凳和杂物,黑压压的一大间,整一排五个教室长。
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是仓库,除了不可思议,我甚感可惜。于是,我叫总务处辛苦点,把仓库搬到角落的地方,这个位置我想做一个乒乓球馆。因为这里离学生最近,学生从教室到这里打球,跑上跑下一分钟就够了。我希望学校的体育设施离学生越近越好,活动场地也是越多越好,随时可以让他们活动。
说干就干,这是我的风格。由于地势沉降,地面已经成为U型,先用水泥浇平,铺上地胶,墙面刷白,增设荣誉榜,为以后乒乓球队训练做好准备。灯光全部更新,把原来堆在仓库很久的乒乓球台全部搬出来,八张台子,一字排开,我心目中理想的乒乓球房很快落成了。接着每个班发两副乒乓球拍,鼓励他们来玩,每次经过乒乓球房,看着课间孩子们在玩,内心是无比的满足与幸福。
打造这个乒乓球房,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原因,出于小时候的情结和爱好。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条件很简陋,最普遍的体育器材是铁环,不需要专业场地,随时可以玩。而最喜欢的乒乓球,却没有专门的台子。每天中午,我们就把课桌搬出来,四张年代不一、高低不齐、大小不同的课桌拼成一张乒乓球台,中间用书本架起一根扫把,就是球网,如此简陋的乒乓球台,我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球如果落到两张课桌夹缝间,会突然转向,根本就接不到球了,于是就赢得很侥幸,却丝毫不会责怪桌子的简陋。
打乒乓球所遇到的除了条件简陋,更有精神紧张,来自于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是一位很负责的班主任,教语文,但大家都怕她。每次,当我们还在欢快地打球时,她悄悄地出现了,然后拿出哨子,狠狠地吹响,我们便落荒而逃。以后,但凡打乒乓球,我们都派了一个放哨的,提前做好警戒,一旦发现张老师出现了,马上把桌子扛进去,不留一丝痕迹。
玩是孩子的天性,条件简陋,但能自寻其乐,苦中作乐,其实已经很可怜了,如果精神上还要紧张,想想都是值得同情的。
如今,有能力可以给孩子们创造可以安心、开心玩的机会,内心是很幸福的。心里在默念,这样真好!我们自己错过了,就不要耽误学生了!很多时候,我的很多梦想就是通过学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