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一场舌尖上的奇妙之旅。每一道佳肴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个美食的天地里,孩子们可以跟随自己的味蕾,探索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感受美食带来的快乐、温暖与满足。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专属于孩子们的美食之旅吧!
漫画美食
鄞州新蓝青学校506班
石小石(证号2401062)
指导老师 丁慧慧
国庆节,街上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简直像是办了一场大型美食攀比会。
看,那边的清蒸鲈鱼,雪白的鱼肉上浮着一层金黄的油汁,闪闪发光,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上面点缀着翠绿色的葱花和艳红的辣椒,香气浓郁,还冒着热气。虽不是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许多小吃店都浸在鱼香里了。一口咬下去,鱼皮细腻滑嫩,鱼肉Q弹爽口,鲜香的汁水涌进嘴去,就像是在味蕾上爆炸的烟花。热腾腾的鱼肉吃到肚子里,真是比在温泉里泡着还暖和。舌头仿佛不听使唤似的,贪婪地品食着更多的鱼肉。鱼旁插着一面鲜红的小旗子,上面写着——祝大家国庆节快乐!格外喜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瞧,这里的“巨无霸”寿司,整整有五层,差不多有一个茶杯这么高,就像一座五彩斑斓的小山。酥脆的海苔、软糯的米饭、鲜美的海鲜,都搭配得恰到好处,令人陶醉。它就像是食物界的巨人,又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层层叠叠。盘子里还用番茄酱画了一面小国旗,鲜艳得仿佛能把太阳的光芒比下去。
这个国庆假期,因为这些美食,变得特别有意思。期待下一个假期,能品尝到更多有趣、美味的食物!
奶奶的烤土豆
宁海县实验小学501班
彭艺涵(证号2404315)
指导老师 陈鹉飞
最近,奶奶的烤土豆成了大家的新宠。
“奶奶,我肚子饿啦!想吃你的烤土豆。”奶奶听了,马上去储藏室里挑选黄心小土豆,把带泥的黄心小土豆冲洗干净,倒进了高压锅。倒入一罐啤酒,放入8勺生抽,然后再放10克冰糖,放入半碗有汁的荞头,淋入食用油盖过土豆,然后打开煤气灶,盖上锅盖,再用大火烤上二十分钟。过了一会儿,高压锅唱起了欢快的歌儿“簌簌,簌簌”。
时间到了,奶奶打开锅盖,调成小火,时不时翻一翻土豆。又过了十分钟左右,土豆皮起皱了,像一个八十岁老奶奶脸上的皱纹。这时,香味扑鼻而来,不说飘香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烤土豆香味里的。
土豆外表金黄酥脆,轻轻一咬,内部却又绵软又细腻,又不失骨子里的韧性,美妙极了。
我带了两大盒去学校,同学们吃完后缠着我还要吃。
外婆的宁波汤圆
鄞州新蓝青学校603班
许晨希(证号2412749)
指导老师 徐松炬
宁波汤圆作为中国名小吃享誉海内外,但最令我馋涎欲滴的还是外婆亲手包的宁波汤圆。
准备好猪油芝麻馅儿和糯米粉,外婆就要开始包汤圆了。首先,外婆把糯米粉倒入提前准备好的大碗里,然后在糯米粉中少量多次地加入冷水进行揉搓。不一会儿,一个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成型了。接着,外婆将面团揉成长条状,再用手干脆利落地揪出一个个小剂子。然后,外婆把一个个剂子用手掌压扁,拿起一个放在手心,熟练地用筷子夹取少许猪油芝麻馅儿,放在正中间。最后,外婆用面皮把馅儿包裹起来,放在手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搓成了一个汤圆。在外婆的巧手下,一大盆汤圆很快就包好了。
煮汤圆时间到!只见外婆把圆滚滚的汤圆一个个放入烧开的水中,用筷子轻轻搅动。汤圆们在水里欢快地上下翻滚。外婆见汤圆一个个浮出水面,便迅速将它们盛到碗中,再撒上点睛之笔——桂花,美味汤圆就可以开吃了。舀一个汤圆,小心翼翼地放到嘴边咬上一小口,真是人间美味呀!
外婆的油炸汤圆更是一绝。有时,外婆会将包好的汤圆用手轻轻摁扁,放在油里小火炸至金黄,咬上一口,外酥里嫩,满嘴爆油,别提多香了。
外婆的汤圆,不仅美味,而且还充满了外婆满满的爱。
舌尖上的宁夏
宁波艺术实验明洲校区406班
蒋铮(证号2462327)
指导老师 丁天璐
今年假期,我踏上前往祖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之旅。提起宁夏,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广袤的沙漠和无垠的草原,而是鲜美无比的手抓羊肉,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一到宁夏,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首先当然是手抓羊肉,这道菜可是宁夏的招牌呢!一块块烧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撒上胡椒粉和盐,旁边还配着酱油和米醋。我轻轻地咬了一口,那软软的羊肉在嘴里化开,加上一点点米醋的酸味,简直是人间美味!
回想起之前吃青海羊肉时,我曾觉得那是世界第一美味。但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真是太无知了!宁夏的羊肉,更有着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让我深深着迷。
除了手抓羊肉,我还尝了排骨汤、红烧羊杂和羊肉。每一道菜都让我感到惊喜和满足,我的味蕾在宁夏得到了全新的感受。
在回宁波的飞机上,我还在回味着宁夏的美食。我舔舔嘴唇,心里默默地想着: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来到宁夏,品尝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羊肉呢?
当宁夏的蓝天白云渐渐淡出我的视线,我知道这段美食之旅已悄然画上了句号,但在我的心中,宁夏的味道好似同那悠悠的驼铃声,久久回响,不绝于耳……
奶奶的青饺
宁海县实验小学501班
黄歆然(证号2404311)
指导老师 陈鹉飞
我想吃青饺。
奶奶立马把青倒进石里捣碎,“咚咚”,绿色的汁水都跑了出来,像磨一种果汁。汁出来了,可以放糯米粉。放入粉后,揉一揉,就像玩橡皮泥,软软的,还有一股大自然赠给我们的香味,面皮弄好了,先让它休息一会儿。
开始炒料了。配好茭白、香干、肉丝、咸菜,豆芽,起锅烧油,油热倒入肉丝、香干、豆芽、茭白,放上点酱油,撒上一点儿盐,放上咸菜翻炒,出锅!这时候我就像半夜偷东西的老鼠,俯下身子,手拿勺子一舀,塞进嘴里。要是被奶奶发现了,就说:“我是来查你今天料炒得如何,品尝一下。”
开始包了!先拿出一个面团,擀成一个个皮子,舀上一大勺料,捏起来,再弄出一个小花边,像一个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非常精美。放进锅中,盖盖子,点火,蒸上。一个个“艺术品”进入了桑拿房,片刻即可出锅,一个个青饺似翡翠剔透,吃上一口,糯叽叽的,咸香鲜爽。
在我眼里,奶奶的青饺比得上五星级餐厅的点心。我爱奶奶牌青饺,但更喜欢青饺里奶奶满满的爱意。
探味抚州弄美食街
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603班
叶璟文(证号2400265)
指导老师 王亦钧
众所周知,江西的美食有很多,有瓦罐汤、铅山烫粉、羊角糕、拌粉……而我最喜欢的是抚州弄的樊氏牛骨粉和油条包麻糍。
走进小巷,我们直奔网红牛骨粉店——樊氏牛骨粉。刚进店,我就闻到一股浓浓的牛味,店里面人头攒动,我们迅速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点好菜后等待上桌。不一会儿,三碗粉和三大盆牛骨便端了上来,看这色泽只一点点红,我猜想应该是不辣的,于是尝了一口,果然不辣。我继续吃,没想到越吃越辣,直到辣得眼泪掉下来了……一到后厨才知道,原来他们用的是朝天椒,为了拯救自己那辣得不行的舌头,我赶紧到前台拿一瓶冰水,咕噜咕噜地喝下去。辣味总算得到了一点缓解,最要命的是我就喝了一口汤,吃了几口面就这么辣,那剩下的该怎么吃啊?我正担心着,这时能吃辣的妈妈说:“要不要我帮你吃?”我赶紧把粉条给了妈妈,结果妈妈也被辣得不行。
吃完超辣的牛骨粉后,我们打算去吃油条包麻糍缓解一下。爸爸排了20分钟的队才买到。咬一口,软糯香甜,非常好吃。
这就是抚州弄的美食一条街,你想来吗?
一碗面
鄞州区惠风书院605班
陈欣遥(证号2410501)
指导老师 陈露娜
记忆中我吃过很多面,有北京炸酱面、兰州牛肉面、武汉热干面、上海葱油面……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外婆的一碗普普通通的手工鸡蛋面。
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会给我来上一碗她亲手做的鸡蛋面。
外婆会先在一个空盆里倒入面粉,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温水,再进行和面,只见她挽起袖子,一只手扶着盆子,一只手来回用力地揉搓着面团。看着她手背上凸起的青筋,我知道揉面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一会儿,面团就像被外婆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光滑圆润了。接着,外婆开始擀面,在擀面杖下,面团变成了面皮,面皮在她的手中慢慢变薄,在每一次的展开和折叠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我满满的爱。外婆将折叠好的面皮切成了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面条,只见她娴熟地把面条拿起,抖落上面的干粉,放入煮开的锅中,盖上盖子。很快,面条开始在锅内翻滚起来。最后,加入一把青菜和鸡蛋,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鸡蛋面就出锅了。
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滑而不腻,弹而不柴,浓郁的汤汁和面条细腻的口感融为一体。这种萦绕舌尖的味道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无论岁月变迁,那一碗面,那一股香,永远是我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家乡的萝卜团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华光校区503班
魏彧祎(证号2411690)
指导老师 孙凌雁
在我的老家象山,每次团聚、过年都会做萝卜团,它象征团圆与美好。
快过年的时候,也是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大人小孩都穿得厚厚的,在家里窝着。然而,外婆总是忙忙碌碌地把米粉、萝卜、黄豆和猪肉等材料备好。爸爸和舅舅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糯米粉与粳米粉混合好,脱掉厚厚的外套,把一壶开水浇上去,用力地搅拌。这时,米粉的那份香与甜便弥漫开来,把我和姐姐吸引了过来,“哇!马上就可以吃到萝卜团了吗?”外婆回答:“还早着呢,赶快一起来帮忙!谁做得多谁就吃得多!”我和姐姐争先恐后地把厚厚的外套脱掉,撸起了袖子,用手揉搓起散发着香与甜的米团。在我们的七嘴八舌中,面皮一个一个都揉搓好了。
最重要的是填馅,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技术活。这门手艺外婆和舅妈掌握得最得心应手。我和姐姐都不甘示弱,但是却事与愿违。我馅不是放少了就是放多了,做出来的团有的露馅,有的瘪瘪的,大小不一。姐姐嘲笑我,但她的水平也与我半斤八两。没一会儿,我们就催着外婆说:“外婆外婆!可以去蒸了!”外婆把团放进蒸笼里,那些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的萝卜团,一看就是外婆和舅妈做的,圆圆的,非常精美。
等到萝卜团热气腾腾地出了蒸笼,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扑了去,烫死我了,真应了那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到稍微凉一点点后,我和姐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出锅的萝卜团色泽光亮细腻,咬开一个小口,热乎的汤汁涌出,再大口下去,萝卜的清香、汤汁的浓鲜,在唇齿间四溢流转,经过了味蕾,沁入了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