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发展史

2022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正式发行,新标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育人目标的达成。而项目化学习(简称PBL)不仅是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终为始”的学习方式,也即从最终的成果出发,反向分析流程、类别、层次等,寻找关键因素或对策,采取相应策略,从而达成结果或解决问题的目的。可见,新时代下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学习方式。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学生小项目探究(研究)的教学模式。美国的教育向来比较注重实践探究(动手操作)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开设一门自主研究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或合作进行某一个小项目的研究。日本从1998年开始提出在全日本小学新设综合性学习时间(每周2课时),旨在通过学生对小项目的探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2016年开始,项目式教学渐渐进入中国教育的视线。2018年,夏雪梅老师出版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是脚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为项目式学习的本土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小学PBL学习方式。2020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推动了项目式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践。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在课程实施中“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

项目化学习以逆向设计特点为基础的新式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应用性。近几年,项目化学习在江浙沪地区十分盛行。在中国,项目式学习的本土化模型中保留了驱动问题、探究、公开成果等核心要素,同时强调了学科核心知识和评价的重要性。学校根据不同的定位和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方式,实施过程更加注重“适时”“适量”的“教”,以保证核心知识的掌握。

项目化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入、不断本土化的过程。未来,项目化教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2024-10-29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81392.html 1 3 项目化学习发展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