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起,本报开辟《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家庭教育“一问一答”》栏目,聚焦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与践行,或为家长分析、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提供可操作的合理建议;或分享家庭教育中的精彩故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积极应对困难,本期的做法值得借鉴。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A
分享人: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沈妤菡妈妈
在每个人的成长旅途中,勇敢面对困难与恐惧是必经之路。我的女儿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学习自觉,做事认真,几乎不需要我过多操心。然而,她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胆小内向。在家里,她可以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外人面前,常常沉默寡言,甚至连最基本的招呼都不敢。面对这种情况,我感到有些无奈,心里也有些担心孩子是否会因此错过许多本该属于她的机会。
为了激励女儿,我有时会在她面前提到其他孩子的表现,告诉她某某小朋友在公共场合如何大方、如何勇敢。我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她的斗志,让她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找到改进的动力。可是,我忽略了她心底的自尊与脆弱。每次我夸奖别人时,女儿的表情都会变得黯然失色。她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虽然没有直接反驳我,但我看得出来,她心里并不开心,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胆小感到更加自卑。
今年暑假,为了帮助女儿克服对外界的恐惧,我决定带她去学习游泳。然而,第一次接触水的经历并不顺利。当她站在泳池边时,我看到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慢慢走进水里,整个人都紧张得发抖,双手紧紧抓住池边,眼里满是恐惧。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强加给她一种超越她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我所希望的,是她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但我没有考虑到,这种勇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和鼓励。我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害怕,但是我们一起试试看,好吗?慢慢来,不用着急。”
在接下来的几次练习中,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陪着她,鼓励她每次多迈出一点点,逐渐适应水的感觉。她开始慢慢放松下来,虽然还是有些害怕,但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敢尝试在水里漂浮,并且逐步学会了基本的游泳技巧。看到她从最初的恐惧到逐渐适应、最后能够在水中自由活动,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这段家庭教育的经历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作为母亲,我要做的不是强迫她去改变,而是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逐步迈出自己的步伐。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即便在恐惧面前,也依然愿意尝试和挑战。
女儿的成长,让我学会了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智慧。未来的路上,我会继续陪伴她,鼓励她,用心倾听她的心声,让她在爱的环境中,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
B
问: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答(王锡军 退休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培养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表现出礼貌、诚实、守时等良好行为习惯,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
其次,制定明确的家规,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例如,按时完成作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撒谎、不欺负他人等。
最后,家长应及时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问: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答(范树怀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宁波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家库成员):建议家长用图书中的人物故事,引导孩子向往未来,树立理想,这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理想追求,孩子会“我要学”,主动学。
家长还可以向孩子说明讲究方法学会学习的重要性,用自己亲身经验或他人经验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我会学”。同时,为孩子找一些学习方法指导书籍,吸取他人智慧。当孩子总结、发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家长应充分肯定,让孩子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