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
“家长要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与孩子保持及时沟通并充分与孩子共情。”
“请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
10月18日晚,甬上家长会·茶座《适时放手,做智慧家长》在甬派等平台播出,四位名优班主任漫谈如何做智慧家长,接地气的“育儿经”赢得家长朋友点赞,当晚观看人次逾33万。
“甬上家长会·茶座”系列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教育讲堂”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宁波名优班主任的教育经验分享,助力家庭教育。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俞素梅 张培坚
通讯员 傅卫平
本期嘉宾
宋敏尔: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海曙区首届名班主任
吴斌:海曙外国语学校中学德育主任兼团委书记、海曙区新秀班主任
陈盈吉:慈溪实验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慈溪市骨干班主任
王超群: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慈溪市首届骨干班主任
【小学阶段】
不要嫌弃孩子“慢吞吞”
他们做着做着就变自信了
四位嘉宾主要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家长,分享了种种不同的“放手”之法。
作为一位资深的小学班主任,宋敏尔老师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适当放手,可以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具体包括:在生活技能上,鼓励孩子动手,锻炼自主管理的能力;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倡导让孩子自己安排,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学业、交友上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舞台。
比如,小学低段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上学忘了带课本、水杯,甚至作业漏做等现象。对此,有的家长就全权代劳,帮孩子检查作业、整理书包等,生怕孩子做不好,样样由家长提醒甚至安排好。这无形中会让孩子进入一种“事事有人管,不用我操心”的状态,进而导致孩子在时间管理、计划管理、生活管理等各方面都处于被动。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亲自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宋老师说,“不要担心孩子做家务弄脏衣服,也不要嫌弃孩子做值日慢吞吞,他们学着学着就会了,做着做着就有自信了。”
孩子第一次自己做不好,第二次仍然让他自己做,第三次肯定就做好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小事情,让他们在尝试和错误当中学会自我调整和成长。”王超群老师补充说。
吴斌老师则分享了他一个同事的育儿高招: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妈妈每次会在放学前写好一张小纸条,一条条列着需要完成的小任务,从喝牛奶、做作业到整理书包、看课外书,每完成一项女儿就打个勾,妈妈回家后,可以根据完成进度给予指导。渐渐地,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就小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假日旅游等事宜,老师们也分享了家长智慧“放手”的一些高招。
【初中阶段】
既然家长是“过来人”
那就“别过来”掺和孩子的事
孩子上初中进入了青春期,这时候,家长管得越多,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反抗心理也就越强烈。
很多家长以“过来人”自居,喜欢对孩子说教,陈盈吉老师分享了她孩子的一句话:“既然你们已经是‘过来人’了,那就‘别过来’掺和我们小孩的事儿了。”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比较反感家长的说教,这就更需要家长智慧地“放手”——站在平等、尊重的角度上和孩子沟通、交流,用巧妙的话术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而不是粗暴地控制孩子,替孩子做决定。
吴斌老师认为,适当的“放手”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好。这种信任,会给予孩子极大的力量和自信。因此,进入初中后,家长应该多给予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自己选择课外活动、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自己管理金钱等;可以允许孩子犯错,但要引导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从错误中学习;尊重孩子的隐私,如不随意翻看他们的日记或手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先倾听而不是立即提供解决方案。
吴老师以金钱管理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享。他说,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管理一定额度的零花钱,让他去了解储蓄、基金、股票、保险等不同投资和理财的方式,拿出部分零花钱参与投资理财,从中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和风险意识;家长可以进行家庭财务公开,让孩子了解家中财富状况,从而让孩子学会符合家庭经济水平的理性消费,也就是俗话说的,“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打算”,即便是拒绝孩子的消费请求,父母也要给出合理的理由,而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而对孩子粗暴地说“不可以”。
总之,家长要设立明确但合理的界限,在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依赖父母的‘长不大的孩子’。”吴斌说。
【高中阶段】
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请家长“该放则放”
高中生家长的一大苦闷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总是听不进家长的话,多说几句就嫌烦。对此,陈盈吉老师的建议:去了解你孩子的所思所想。
脸上的一颗小小青春痘,家长认为无关紧要,孩子却担心这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家长认为不值一提,孩子的心情却为之大受影响。还有,不切实际的目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对异性产生的爱慕之心让自己难以集中心思学习……这些心事,高中生是不会对家长说的。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宋敏尔建议家长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即使孩子看起来不愿意交流,也要让他们知道你随时在倾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可能不想谈,但我随时在这里,当你需要时可以找我。”这种积极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此外,创造和孩子在一起的轻松时光,比如一起看电影、一起做饭、一起散步等,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
陈盈吉建议家长要理解孩子、共情孩子,不要孩子一听音乐就认为是在偷懒、浪费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其实让孩子学习一小时左右适当地放松一下,比一刻不停地坐在那里学习,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智慧的“放手式”陪伴教育。
尽管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人喜欢批评教育,有人赞成赏识教育,但四位嘉宾一致认为,“放手”不是让家长放弃为人父母的责任,而是要求家长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来履行责任;“放手”并不意味着家长与孩子的疏远,相反,它是一种更高级的陪伴。正如宋老师说的,“作为父母,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孩子,终将无法替孩子遮住所有的风雨,因此,适时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