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零起点”学生的读写教学探究

宁波高新区信懋小学 彭燕斌

【摘 要】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重点大多在如何培优、如何拔尖上,殊不知有那么一部分薄弱学校,有那么一部分“零起点”的儿童最迫切的需求是能跟上大部队步伐,不至于还没起步就早早掉队。关注到这个群体后,笔者精准定位读写“起点”,针对性地做好规划,设计教学策略,真正从“零起点”开始,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几年下来,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零起点;读写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市扩张的边缘地带,就读的孩子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家长们大都忙于生计,无力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子女的教育发展。于是,一年级新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如假包换的“零起点”儿童:孩子的语言积累仅限于口语化、碎片化的词句,有的甚至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都说不出。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部编版教材内容虽说是从零起点开始教学,但教材容量大,教学进度快,孩子们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又叠加上来。这使得没有学前阅读打底,没有做过幼小衔接准备的“零起点”儿童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立足学情从“零起点”开始规划阅读和写作,科学精准实施教学,几年来已初见成效。

一、多样阅读,为学生的语言注入源头活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笔者为“零起点”学生规划的第一步。

(一)亲子阅读,增进亲子情意,培养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的作用很多,其中最直观的莫过于让孩子在享受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情意的同时进行阅读启蒙,他们不必为了获取知识或技能去阅读。阅读的目的更多在于发现阅读的快乐,建立对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动作和父母进行亲子互动。因此让他们读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在接手新一年级的时候,笔者请家长为孩子设计了一份“阅读银行”存折,把日常读的故事文章记录下来,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孩子阅读量的增长。

(二)绘本阅读,形象画面激趣,培养读书习惯。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对低龄儿童具有很大吸引力。

“零起点”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读图能力,这时候笔者引导孩子们阅读绘本,创造合适的阅读机会,给他们读一读文字内容,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孩子们从阅读的起点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画与文字,他们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语言,培养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三)APP助力,沉浸式体验,欲罢不能的阅读大餐。

没有哪个孩子能拒绝故事的诱惑。故事是孩子生活的各种投射,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角色,孩子都能够在这些地方找到自己的影子,迁移自己的情感体验,完成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等很多的需求。

现在可供选择的故事APP有很多:喜马拉雅儿童、凯叔讲故事、云听……因为方便,孩子可以在晨起、睡前、上下学途中随时随地听,日积月累下来,就是几十本、几百本甚至上千册儿童读物的阅读量。

听故事能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多接触言语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发展,除表现在能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外,还表现在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上。另外,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听读的习惯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萌发儿童初步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

有了以上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激发出来。笔者常常在孩子们的书桌上看到他们听过的故事同名书籍。因为听过,他们注意到了这本书;因为听过,他们觉得自己能读懂这本书;因为听过,他们想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于是,整本书阅读就成了水到渠成的成长需求。

二、写话训练,尊重学生语言发展的梯度

(一)夯实写作的地基,重视一句话写作指导。

在引导“零起点”儿童进行大量有效阅读的同时,笔者指导孩子们慢慢开始尝试写话训练。

首先,从写一句话开始。“零起点”儿童的语言口语化、碎片化,所以,一开始的训练重点在于让他们建立“完整的句子”的概念。一年级的写话就以各种句式的仿说、仿写为最常用的方式,比如:“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交待清楚“人或物”在“干什么或怎么样”,有了这样的练习,孩子们的脑海中基本有了“句子”的模型了。写出的句子完整且符合语法规范了,很少出现破句现象了。

(二)建立段落的概念,指导基本构段方式。

在一年级进行扎实的句式练习之后,二年级开始指导“零起点”儿童进行段落练习。以看图写话训练为主要形式,从三句话构段为起点:第一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第二句介绍事情的经过;最后一句交待事情的结果。这样的写话支架看上去死板、格式化,却是“零起点”孩子顺利学习写作的有效支架。孩子们写话不会东拉西扯,毫无章法,基本上能清清楚楚地将一件事情完整、有序地描述出来。

(三)完成构篇的尝试,帮助学生由段到篇顺利过渡。

学会写一段话之后,笔者开始指导“零起点”儿童过渡到篇章的写作。将一段话中的三句话独立构段,形成一篇三段话的短篇(右图上篇)就是孩子们最初写出的篇章,但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于是,笔者又把重点放在指导他们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关注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描写人物活动,呈现事情发展的具体过程。这样,孩子们的文章重点慢慢地呈现出来,语言也更具体丰满了(左图下篇)。

(四)指导观察的角度,让学生体会独立创作之趣。

除了写事,学生还要写人、写景、写物……如何将各种题材的习作写得主题鲜明、具体生动呢?结合教材中的写话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双手触……教会学生调动感观,多角度观察,把观察到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事物的颜色、气味、触感等等写下来,文章就血肉丰满了。然后,教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寻找各种有血有肉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因为素材真实,孩子们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表达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写出的作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们带着笔者看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个个笔者不曾关注过的属于他们个人的世界。

三、平台展示,让学生享受写作的高光时刻

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观察和写作的能力,能完成一个个独立的话题写作后,笔者开始寻找各种展示的机会,将他们的作品稍加润色后去投稿,使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

(一)“班级秀”,学生创作的动力源泉。

每一次写作练习,笔者都会精批细改,看到亮点,随手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展示。这是独属于这班家长和孩子的“班级秀”。

在习作讲评课上,这些孩子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找亮点,给他们当堂点赞。每一个得到机会的孩子都是满怀喜悦地走上讲台来分享的,这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二)“我的作家梦”,让孩子们的习作走出班级。

学校宣传栏有一个“我的作家梦”习作展示专栏,笔者挑选出孩子们日常习作中的优秀作品进行编辑美化,一张张打印出来。然后,带着全班孩子一起来到专栏前,请小作者亲手将自己的习作插入展板中。笔者非常隆重地给孩子们拍照留念,告诉他们全校师生走过宣传栏都会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向他们学习,给他们点赞。随着年级升高,笔者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习作投向市级刊物等更大的平台。这群习作“零起点”娃因此认识了一个更大的世界,知道什么叫“投稿”,什么是“发表”,也知道了什么叫“成就感”……

(三)“至高荣誉”,各级各类征文比赛的魅力。

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是孩子们习作成长的加速跑道。笔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赛前指导学生解题、选材,创作过程中随时指导修改,成稿后再指导投稿完赛。在一次次参赛作品的打磨过程中,孩子们的写作渐入佳境,市级奖项和省级奖项都有收获。颁奖仪式上,孩子们接过奖状的时刻不仅定格在照片中,也定格在他们心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近四年的研究,精准定位、精准施策,探索出一套扎扎实实指导“零起点”儿童进行阅读写作训练的策略,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切实有效,能帮助“零起点”儿童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024-10-18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9760.html 1 3 面向“零起点”学生的读写教学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