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起,本报开辟《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家庭教育“一问一答”》栏目,聚焦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与践行,或为家长分析、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提供可操作的合理建议;或分享家庭教育中的精彩故事。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然而,生活中如何夸奖才能既有效又科学,这是许多家长容易遇到的难题。本期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23
分享人:周达章 宁波市东恩中学教师
孩子四岁了,为了使孩子从小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我们教他写毛笔字。刚开始孩子还算听话,拿起笔按爸爸的意思写了个“一”,但当爸爸鼓励他再写一个“一”时,他操起笔莫名暴躁,在纸上连画十几下,“一”字变成一条条又长又粗的黑杠杠。
见状,他爸爸生气地说:怎么这么调皮,这算什么“一”?孩子回答道:“我写的是大‘一’啦!”两人就这样僵持着,最后孩子哭着把笔一扔,说什么也不肯再写。以后每次叫他写字,他总是说“我不要写!”“我写不好!”看来他的自信心受挫了,我非常着急,但只能等待机会。
一次,我看到孩子趴在地板上,拿着刚洗好的毛笔写了个“小”字。我问他谁教的,他说看见爸爸在写。这个字虽然很不像样,但我还是带着惊喜表扬了他。于是,他继续用毛笔歪歪斜斜地写,我在一旁不停地鼓励他,“不错,太棒了!”“这一横写得比爸爸还好!”“你看,你坐得多神气,笔握得真直,这样写出来的字也好极了!”
孩子在我的不断表扬下,一口气写了四张。随后,我又拉着他爸爸、他奶奶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大家的重视和赞扬给了孩子很大的信心。第二天,他一吃完饭就向我要笔和纸,而且在桌前一写就是半小时。我知道,我对孩子的赞赏使他重新获得自信,并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这件事充分说明,对孩子恰当的赏识是十分重要的。
1.赏识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只是有时他不知道怎样做。因此,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能行”,请你肯定他;当孩子没有把握时,请你鼓励他去试一试,千万别说“你太小,让妈妈来”“你不行,下次吧”。孩子的自信如果被摧毁,就永远不会有下一次了!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信,就远离了成功的殿堂。
2.赏识并培养孩子的长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偏高,总在挑剔孩子,数学没考到100分,或者语文又错了一个字。即便是100分,也会说“你得意什么”“你们班不是有好几个100分”,好像孩子的一切努力总是不够,不值得你表扬。其实,最差的孩子也有他的可爱之处。我们应该多发现他的优点,然后把优点放大,为他小小的进步而喝彩,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地保持他的优点而改掉缺点。
3.赏识并培养孩子的兴趣。我们常常发现,优秀的孩子全面发展,而弱的孩子什么都不行。有人归于这孩子本身就笨,而事实是,孩子进步如多米诺骨牌,一串串相连,一件事做好了,其余事也会做好。在我执教的班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原来她的各科成绩平平。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老师发现她的长、短跑都特别好,于是鼓励她参加校田径队,没想到,从此以后孩子不但体育上屡屡获奖,而且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在全班名列前茅。
所以,赏识孩子的任何一种爱好,会使他的其他潜能也得到发挥,从而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当我们能细心地观察孩子,把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告诉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更加自信地走向成功。
家庭教育“一问一答”23
问: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
答(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钱海霞):2-7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物权敏感期,以自我为中心。这需要家长的引导,方能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懂得分享。
1.成人言传身教。孩子的“社会性学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成人要注重自己言传身教。亲身示范分享玩具,或者说“轮到我了”,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
2.回赠正面肯定和称赞。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都喜欢被认可、肯定。孩子若分享玩具后,家长及时正面肯定他、称赞他,更能增强孩子分享的动机。
问:如何提高孩子的作业效率?
答(家长 齐丽珍):经常有同学家长问我,你家孩子做作业太神速了,你是怎样做的?我的方法是:孩子放学回家,不要上来就问:“今天作业做完了吗?快点先去做作业!”可以换个方式,比如,宝贝,等下想带你一起去(某个孩子很感兴趣的地方)玩,你作业做完了吗?这时,孩子第一反应是去哪里玩,而不是问他作业的事情。如果孩子说“作业没做完”,那你可以回复“妈妈等你一下,快点把作业做完,等下我们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多玩一会”。这样对话,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就会认认真真把作业快速完成,期待出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