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朋友们充满好奇与想象的世界里,美食不仅是满足味蕾的存在,更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他们用纯真的笔触描绘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扇通往美味乐园的大门。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文字,一同踏上这场美食之旅,去感受他们眼中美食的色彩、香气与滋味,去聆听那些与美食相关的有趣故事和温暖情感。
舌尖上的传统文化
鄞州区堇山小学414班
王舒驰(证号2413105)
指导老师 许欣艺
油焖笋是一道传统的浙江美食。我老家素有“浙东竹乡”之称,一条溪流穿村而过,千年来川流不息。溪流两岸群峰环绕,竹海荡漾,翠竹桃花相映成趣,碧绿嫣红美不胜收。每年春季的时候,我都和父母回老家。一走近村子,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那是家家户户都在用祖辈相传的手艺烤制油焖笋。悠悠的炊烟与香味就像是外婆温暖的怀抱,远远地就让人感觉踏实。几百年来流传的油焖笋,每一步制作步骤背后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子。
清晨,村民就去高山上挖笋。沿路可以看到月光洒在竹叶尖端的露珠上,晶晶亮亮的。迎着月光,村民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土,肩上挑着几十斤的重担,但每个村民头都昂得高高的。吃苦耐劳是浙江人的文化底色。
新鲜的笋外皮还带着些许绒毛,随着外皮一层层被剥落,可以听到轻微的“嘶嘶”声,洁白光滑的笋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笋壳片甲不留。一丝不苟是浙江人的文化亮色。
将清洗干净的笋倒入超级大灶。每一块笋都要在这里待够10个小时,期间不停翻动搅拌,确保入汁入味。烤笋的时候,听柴火“噼啪”作响,火炉烧得旺旺的,整间屋子照得亮堂堂,这个时候大家脸上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乐观向上是浙江人的文化本色。
油焖笋可以直接当零嘴吃,也可以佐饭吃。稀饭配油焖笋是一绝,刚煮好冒着热气的稀饭,油滋滋的油焖笋埋在碗里,一大口挖进嘴里。这绽放在舌尖上的美味,是多少游子想念的家乡味道啊,抚慰了无数在外的心灵。
我很自豪,生在浙江,长在浙江,吃在浙江。
美味的猕猴桃
宁海县银河小学502班
娄栩睿(证号2404874)
指导老师 郑晓倩
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见一个东西,它毛茸茸的,像猴子的脸,摸上去刺刺的,有点扎手。“奶奶,这是啥?”我问道。“它叫猕猴桃。”奶奶说。
猕猴桃简直是来自天上的美食呀!闻起来很香很香,堪比桂花,一闻就觉得很好吃。剥开皮一看,果肉绿绿的,和翡翠一样。轻轻咬一口,啊,软绵绵的,回味无穷。一半吃不够,一个吃不爽,犹如人间极品呀!
你们看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想尝一尝猕猴桃了呢?
秋天的柿子
鄞州区堇山小学513班
周子佑(证号2400721)
指导老师 杨美玲
初秋时节的一个雨天,我踏入杭州西溪湿地,那景致如同一幅山水画卷,缓缓展开。
走进湿地,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湿润的空气和清新的泥土芬芳。细雨如织,轻轻地落在草尖上、水面上、青石板路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是大自然在弹奏一首轻柔的曲子。漫步在蜿蜒的小径上,秋风拂过,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也带来了丰收的喜讯。
抬眼望去,一棵棵柿子树展现在我眼前,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已经披上了金黄金黄的外衣,有的还青透青透的,害羞地躲在绿叶后面,等待成熟。
我漫步进入了一家临水而建的餐厅,一份奇特的甜点进入了我的眼帘——柿子大福。它模仿了柿子的外型,圆润可爱,外层是橙色的糯米皮,咬一口,里面是清甜可口的柿子肉,与奶油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充满了我的味蕾,还像是对这个季节最深的致敬。
坐在窗边,品一口柿子大福,看一眼窗外层林尽染的秋色,心里满是对大自然的感慨。
西溪湿地的初秋,因为那藏着秋天味道的柿子树,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那美食,那感觉
鄞州区惠风书院409班
王梓又(证号2410403)
指导老师 汪静
一杯芋圆仙草奶茶,一块奶酪,一份桂圆滑蛋……
暑假,我最爱的就是“下午茶”时刻。下午一到,我就抬起头看奶奶是否在做美食。
我最爱的就是奶奶做的“桂圆滑蛋”。一出锅,我就闻到一股桂圆的味道。香甜的桂圆肉,加上奶奶做的流心蛋,别提味道有多好了!像美食界里的“天花板”。
有“天花板”亦有朴素美食。那就是奶奶的“流心荷包蛋”。一个鸭蛋,加上几勺酱油,口水已流了三千尺。而我最喜欢“开蛋”。如果把蛋弄爆了,那可不能做出流心蛋了!当把油放入锅中,那“嗞嗞”的声音就是吹响成功的号角。“哗”的一声,把蛋放入锅中。接着,把一面煎成金黄,用锅铲翻一下。倒入酱油,撒上葱花,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流心荷包蛋出锅了。当我咬上那一口,这荷包蛋里的蛋液顺着舌尖流入胃中,甚是美味!
这朴素美食,滋养了我的童年舌尖!
家乡的美食
镇海区实验小学509班
张懿莱(证号2407885)
指导老师 冯雪波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好吃的。
比如说“猪脏粉”,细细长长的米粉干在浓稠的汤锅里翻滚,吸满了浓郁的汤汁,捞出盛碗,加上切好的事先处理并卤好的猪大肠,这可是猪脏粉的精髓。再根据口味选择加上猪血、豆瓣酱和辣椒酱,让粉干又多了一层香味。一口嘬下去,别提有多香多爽了。
再说说“糯米饭”,它可是我们这儿的大明星,妈妈说她小时候的早餐都是糯米饭承包的。它是把蒸熟的白糯米放入碗中,按照客人的喜好撒上油条碎,淋上肉酱,再配上一碗油条汤,那个香味,不知道要招引来多少食客呢。
“馄饨担”,你一定听说过吧,它可是最绝的。在小型的三轮车上,小柜子里装入各种食材和调料品,一口锅,几壶烧好的开水,简直就是一个活动小厨房。车头有一个竹筒,老师傅一边骑着三轮车,一边敲竹筒,人们一听就知道是今晚的夜宵主角——馄饨担来了。先烧开水,下青菜,煮个2分钟。同时间,在碗里加入肉沫、紫菜碎、盐、味精、酱油、猪油,再浇一点开水,就是这样几味简单的调料,就能碰撞出令人难忘的美味。捞出青菜后,再下馄饨。当馄饨漂浮起就捞出来,淋上肉沫,撒点鸡蛋丝和葱花,一碗喷香的馄饨就好了。尝一口味道,不禁感慨,居然在自家门口就能享用到热乎并且美味的馄饨。
你一定猜到了吧?对了,我的家乡就是温州。温州的美食可不止如此,欢迎大家来温州,开启美食的探索之旅!
一颗小青柠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01班
王桢越(证号2411268)
指导老师 董笔峰
周四,劳动老师组织同学们做水果拼盘,做完后,一个同学神神秘秘地走到我身后,手里还攥着什么东西。我连忙去看了看,他把手一摊,原来是两个小巧、可爱的小青柠!
小青柠绿里透黄,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纹理和触感,通体还散发着果香。我连忙向他提出用橘子换小青柠的想法,但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我只好失落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下课后,我把这事告诉了我另外一个好朋友,巧合的是,她刚好也有一颗小青柠,便送给了我。拿到小青柠后,我就把它洗了又洗,还用纸巾把它包起来,就像照顾一个“小宝宝”一样。
等到放学后,我便开始研究该怎么打开这个小“宝宝”。我先用指甲戳,一根手指不够就用两根,但是都无济于事,我只好让妈妈帮忙,可这会没有其他工具,妈妈也无能为力。最后,我眼一闭,心一横,“啊呜”一口,用牙齿咬开了小青柠,顿时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席卷口腔,一下子消灭了我许多的“味蕾大军”,我赶紧排出了“口水大军”,才击败了这些“敌人”。
就这样反反复复,终于咬开了小青柠的这层皮,我舔了一口果肉,即便很酸,但是它也不能对我造成什么“伤害”了。
正当我要享受这颗小青柠时,前方遇到了一个红灯,妈妈赶紧踩了急刹车,“啪嗒”一声,小青柠应声落地,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我和妈妈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蚵仔煎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401班
李梓睿(证号2409226)
指导老师 胡春华
我终于吃到了蚵仔煎!
我读《康辉咬文嚼字》时,还不知道蚵仔煎是什么样子的。今天爸妈带我们去了宁波东裕夜市的小吃一条街,我终于见识了蚵仔煎。
蚵仔煎是闽南、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是用牡蛎、鸡蛋、青菜、番薯粉、香葱、木薯粉、盐等调味料煎制而成。
东裕夜市的这家蚵仔煎老板是一对台湾老夫妻,我们点了一份蚵仔煎,只见老板先舀了一勺子牡蛎,用夹子将牡蛎围成一个圈,然后在圈里打了一个鸡蛋,再沿着圈外铺一层生菜、豆芽,淋上一圈粉浆,煎定型后翻面再煎到金黄色,盛出后淋上一勺秘制调料,香喷喷的蚵仔煎就完成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吃上一口,牡蛎的鲜味充满口腔,秘制调料酸甜可口,果然美味!妹妹和我都意犹未尽,我们又打包两份回家。
蚵仔煎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郑成功收复台南的时候因为米粮缺失,就将台湾盛产的蚵仔和番薯粉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特色的餐桌美食!
大饼飘香
鄞州区学士小学401班
翁馨(证号2410694)
指导老师 徐可欣
小时候,妈妈早早地带着我去上幼儿园,早饭常带着我去大饼店吃大饼。
只见老板熟练地拿起他早已发好的面团,搓成长条,揉成小剂子,随后随手拿起一个小剂子,轻轻一压,裹入香喷喷的馅料,一手拿着擀面杖,一手拿着面团,紧接着一边擀一边转圈。在老师傅的手里,面团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孩子,特别听话,可以隐隐看到皮里面的馅料,可是皮却没有破。然后老师傅拿起面饼,一眨眼的工夫就在炉壁上贴好了。渐渐地,面皮外圈微微焦黄,没一会儿就鼓起来了。师傅立马拿着铲子,麻利地一铲一夹,一套组合动作之后,一个香气扑鼻的大饼终于送到了我的手上。
轻轻咬上一口外皮金黄、柔韧中夹着酥脆的大饼,肉的味道一下子铺满口腔,让我回味无穷。虽然有点烫,但是因为好吃,我顾不得吹,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个大饼。来购买的顾客有的会用大饼配豆浆,还有人会用大饼夹油条,但我认为无论搭配什么都好吃。
虽然我现在上小学了,外婆每天早上会给我准备热气腾腾的早餐,但是我还是怀念那大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