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位于江北慈城古镇的周信芳戏剧艺术馆人潮涌动。
青瓦古楼中,红色长廊下,传统曲艺搭配绝美戏腔,一首首传统经典曲目在千年古镇唱响。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卢书桓跟着妈妈宁波市鄞州越剧团二级演员刘婕登台献唱越剧,儒雅柔和、悱恻缠绵的唱腔,引得台下观众一片叫好声。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虞杰
卢书桓在戏台上演唱的越剧,正是刚刚在宁波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浪荡子·叹钟点》。
早在去年六月,周信芳戏剧艺术馆的周末剧场开始演出,卢书桓就和母亲刘婕一起登台献唱。当时,他自告奋勇登台演出越剧名段《沙漠王子·算命》,一曲尹派唱段颇有其母风采。
“小学时,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我担任甬剧课本剧《孔子拜师》中的‘老子’一角,并在宁波教育系统举办的中小学生戏剧、朗诵比赛中获二等奖。从此,我爱上传统戏剧,开始踏上追寻传统文化之路。”卢书桓说。
卢书桓出生于戏曲家庭,母亲从事这方面工作,但卢书桓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对戏曲的爱好和学习全凭自己一腔热爱。为了学习一折戏,他反复观看专业演员的演出视频。放假时,跟着妈妈的剧团下乡演出,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他就在下面仔细观察,苦练“唱念做打”等基本功。
因为妈妈还是宁波市文联公益讲师,经常受邀进社区、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戏曲文化公益讲座。受母亲影响,卢书桓也充分发挥特长,积极参加各种越剧展演,宣传推广传统戏曲文化。
现在,卢书桓就读古林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这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除了掌握声乐、钢琴、舞蹈等基本专业技能外,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也有要求。“通过一次次登台表演的机会,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见识更加广泛,经历更加丰富。我能从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以及收获更多的舞台经验。志愿服务、舞台演出和我的专业学习是互相促进的。”卢书桓说,他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感染和带动更多年轻人爱上戏曲,做传统文化的“摆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