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眼中的 40年“学生家长之变”

拥抱变化:既尊重家长意愿 也保持教师自信

从80后的青涩追梦,到90后的个性张扬,再到00后的网络原住民,直至初露锋芒的10后,不同时代的学生以各自独特的姿态“绽放”。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培养。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即将退休的老班主任、刚踏上讲台的新锐教师等,共同回望这四十载春秋,聆听他们眼中家校共育的温馨故事,以及教育理念的革新。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万建刚

变化

80后的父母 像庄稼地般淳朴自然

罗孟君是慈溪市新浦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资深教师,今年53岁,从教36年,也当了36年班主任,先后获得宁波市“四有”好老师、宁波市百优班主任、慈溪市名教师等荣誉。

1988年中师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罗孟君面对的第一批学生是80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罗孟君在农村小学教书,很多家长以务农为主,生活并不富裕,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

“那时家校关系简单,彼此目标一致,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们觉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信任学校和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肯定会有好出息。”罗老师说,当时家长择校、择班不多。孩子及其家长,就像庄稼地里的泥土那么淳朴、自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对生活充满了向往。星期天跟着她挖荠菜,炒年糕,或者一起去赶海,捡泥螺、拾黄蛤,家长们也很放心。

当罗老师的女儿读学前班的时候,小学已经是90后的天下,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大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立能力相比80后弱了一些,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苗头。“物质丰盈了,但是他们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渴望找到玩伴。”罗老师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90后们在网络里找到了同伴,很多孩子还爱上了动漫。“家长们也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出现了大量个体户。90后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实现他们未实现的梦想。”罗老师回忆说,家长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慢慢提升,开始择校了。个别家长开始向老师提出诸多要求,“我的孩子喜欢听好话,老师你多表扬一下他”“老师,你给他当个小组长,可能会有大改变”……对教育孩子,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

00后的家长 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当罗孟君的第一批学生成为家长的时候,罗孟君也迎来了00后学生。00后是独生子女2.0时代,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内心有一个“强大”的自我,遇事容易闹情绪。00后生在互联网时代,从小接触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之余喜欢偷偷玩手机、刷视频,从中也获得了大量信息。

而这些00后孩子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比较高,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普遍宠爱孩子。罗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经常跟我说,不希望孩子像自己读书时那么苦那么累,希望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10后孩子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罗孟君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进入了班级、学校家委会,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家校社共育理念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同时,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碰撞也在不断增多。这给年轻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一名刚当了3年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坦言:“我刚当班主任时,经常有家长私信我,想让我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他们会觉得我没有教育和管理孩子的经验,难以产生高度的信任。”这位老师观察到,当代的年轻家长们能从网络、书籍中汲取新的育儿理念,他们倾向于用鼓励与肯定等正向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这位教师也敏锐地指出,部分家长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忽略了挫折教育,过度的保护欲无形中削弱了孩子面对挑战的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这也导致家校合作中引发了一些微妙的意见分歧。

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教师王柳叶是位80后,也是两个娃的妈,大宝已经上高中,小宝尚在读小学。在她看来,现在的家长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有和女儿一起‘奇装异服’参加漫展的85后妈妈,有每天陪孩子跑步、鼓励孩子成为二级运动员的爸爸。大家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更包容。”王老师说。

观点

家长学历普遍提高

这让教师面临更高要求

现在的年轻家长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硕士以上的高学历家长也越来越多。这类家长通常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对子女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视,也有自己的育人理念。对此,多位教师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家校沟通的渠道一定要顺畅,从而建立良性的家校协作共同体。

“以前的家校关系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权威与服从的模式,而现在合作共育成为主流。”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教师邬佳维认为,90后、00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已经从“成长”跃升到了“成才”。“这种因关注而引发的监督,实际上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有着推动性意义,我们不应该以回避的消极方式来应对。教师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姿态来构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

家校关系中,链接点是学生,所以不管年龄特点怎么变,知识结构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的发展”。在余姚市东风教育集团东江校区朱珠老师看来,家校关系的着眼点,也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来看。“有的家庭,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学生对于爱和尊重的需求就会更高。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在学校受了委屈,转而传达给家长,那么就容易出现家校矛盾。”朱老师认为,老师需要学会表达爱,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家校之间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当代学生学业压力大,家长处于既希望孩子优秀,又不想孩子太辛苦的矛盾心理中。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郑方缘是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的年轻教师,在四年的班级管理中,她深刻领悟到:年轻的班主任与同样充满活力的家长之间,可以构建起一座基于平等与尊重的桥梁,相互学习,以诚相待。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谦和而不迁怒,中正而不偏执,理解而不拆台。既尊重包容家长,也要守住自己的身份底线,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征服家长们。

在鄞州区惠风书院教师王梦茵看来,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术业有专攻,专业素养是教师最好的傍身法宝。平时工作中,她会主动出击,多与家长沟通,用真诚和尽心尽责打动家长。同时,不强求家长听取教师的建议,不迁就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我们心中有尺度,手中有方法,沟通有渠道,在互补互助中,就能成为一名深受信任的教师!”王梦茵说。

“时代在进步,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系也在同步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党委书记吴巧玲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不应因家长的高学历而妄自菲薄,对于合理的建议,教师应虚心接受并改进;对于无理的要求或指责,教师应耐心解释并坚持原则。“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家校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为孩子将来的飞翔丰满羽翼。”吴巧玲说。

2024-09-10 拥抱变化:既尊重家长意愿 也保持教师自信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4270.html 1 3 教师眼中的 40年“学生家长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