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立 把你的心给学生 不要有保留

王礼立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成永恒,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今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我们推出《致敬!40年!》教师节系列报道,聚焦这些年里对宁波教育事业有过杰出贡献的教师们。

80岁的教授作为学生,为90岁的大学老师过六一儿童节,这是王礼立的幸福。

今年6月1日,王礼立的学生从各地赶来为老人家办了场聚会,追忆师恩有人潸然泪下。

在宁波,王礼立为人熟知的是宁波大学创校副校长;在国内,他是伴随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力学专家,是国内开拓和发展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多重身份、如此成就,90岁的王礼立回忆往昔,仍觉得“做老师最开心”。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实习生 李一杰

开创者

王礼立 他是宁波大学创校副校长,见证并推动学校从无到有、由本科至研究生教育再到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他是学者,为宁大力学学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教育格言

无愤愤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参与创建宁大 开教育先河

1934年出生的王礼立祖籍宁波,在上海长大,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因院校调整于次年进入北京钢铁学院学习。毕业后,他被选送到钱学森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之后又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创校教师。

1985年,王礼立被中国科技大学委派到故乡,与朱兆祥等人一起参与创建宁波大学。这所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高校,是宁波人的荣耀。

宁大创建之初,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

接到组织委派,王礼立暂别在合肥的妻子和大女儿,带着小女儿来到宁波。“组织安排的宁波饭店不去住,大家挤在清水浦的筹建处。面对计财、基建、师资、院系设置等各项事宜,大家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热情,一心想建一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了加强宁大师资,王礼立从中科大要了30名骨干教师,之后又跑到国家教委,带着调令到全国高校要老师。

1986年秋,宁波大学首批280名本科生报到。1990年,首届学生毕业时,教育部专家组教学评审验收,充分肯定宁大在办学和教育改革上的显著成绩。

当时,王礼立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朱兆祥为首的校领导班子一起探索教育改革。彼时的宁大朝气蓬勃,敢为人先。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宁大率先只设学系不分专业,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跨系选课。学校强调基础教育,但不设基础部,而是请各系面向全校开课,这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开了先河。

“大学不要衙门化,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当时宁大宿舍混住,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个寝室,这样的做法不是从管理方便去考虑,想的是怎样让学生发展得更好。”王礼立说,宁大推行教育改革都是服务“教书育人”这个中心。

打造力学学科 30年薪火相传

被中科大委派到宁波之前,王礼立已是国内知名力学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伊始,由于缺乏万吨水压机,工业制造水平极低,无法造出符合航天特殊要求的零部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钱学森、郑哲敏,想出个法子——用爆炸的方法炸出来。由此,爆炸力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诞生,彼时,王礼立在两位爆炸力学奠基人的指导下潜心研究这一学科。

20世纪70年代末,王礼立回到中科大,继续进行中国的冲击动力学研究,编写完成《应力波基础》,钱学森看到后给他写信:“您对祖国有贡献!”

王礼立把他的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研究带到宁波大学。在繁重的创校管理工作之余,他还承担了力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当时率先开启双语教学模式,创建了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一举拿下博士点申报、“双一流”申报等。

岁月荏苒、薪火相传。宁大力学学科一次又一次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2012年,在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宁波大学主持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王礼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颁奖。

2017年9月,宁波大学凭借力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3年5月,宁波大学发布大桥防船撞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科技成果,这一凝聚宁大冲击力学团队30余年心血、有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和装备,经于起峰院士等近30位专家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

王礼立亲历并见证了宁大创建、申硕博点、拿下“双一流”的过程。“短短30多年,宁大发展成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步入全国百强,这是很不容易的。”退休在家的王礼立关心宁大发展,自豪于学校取得的成绩。

把你的心给学生 不要有保留

退休多年的王礼立,仍被学生牵挂。

今年六一儿童节,他曾带过的研究生从各地赶来在东钱湖为他办了场聚会,这些学生不少已进入古稀、耄耋之年,其中不乏院士和教授。

“我90岁了,他们想让我开心开心。我呀,最开心做老师。”王礼立说,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多,但带一个算一个,都会认真教一个。

王礼立喜欢和学生谈学问、谈理想。

他出生在旧社会,在被日本占领的上海沦陷区长大,“落后就会挨打”的屈辱让他从小立下科技报国的志向。他常常以“无愤愤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与同学共勉,希望同学们立大志向,做大学问,为国家做大贡献。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记者教师节前去采访,往事历历,王礼立的妻子仍半是心疼半是埋怨,“他整天为国家服务,为家乡服务,从不服务家里”“两个女儿读书他没管过,他什么时候都给孩子讲要自立自强,还好两个孩子都很争气”。

面对妻子的埋怨,王礼立笑而不语,继续讲他的学问。

2022年,他花了一年时间修订出版《应力波基础(第三版)》,这本经典教材翻译成英文被国外大学选用。

“美国的研究生写信给我说‘收获很大’,他读得很认真,还给我指出了翻译和印刷上的失误。”王礼立说,一个老师要做得好,必须同时做好教学和科研。

“自己不做科研,只会从书本到书本,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不好学生。”王礼立说,教师不光教知识,也要教做人,教做学问,“教会别人比自己更重要。做老师最开心,你把你的爱、你的心交给学生,不要有保留,他们同样会去教下面的学生,这就是传承!”

2024-09-10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4260.html 1 3 王礼立 把你的心给学生 不要有保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