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雏鹰初鸣

读书心得

鲸鱼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303班娄佳嘉(证号2406165) 指导老师 汪静男

莲蓬海曙区高桥镇博泽学校504班 于智佳(证号2403940) 指导老师 邬佳琪

早发白帝城 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503班陶梓铱(证号2406477)指导老师 谢余羽

读书,不仅是一种消遣,也是思维的拓展。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奇妙的相遇。书中主人公的坚持和勇气,常常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成为我们面对问题时的灯塔,指引我们找到解决的办法。一起来看一下小记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收获。

读《西游记》有感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605班

罗奕程(证号2403088)

指导老师 丁青平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小时候看过漫画版,那时候只觉得好玩,现在重读《西游记》,我才觉得这部书除了一个个精彩场面,其中还蕴含着深刻道理。

这部小说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真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处处表现出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再加上师徒四人精诚团结、坚持不懈、不为艰难的精神,终于取得了真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幻化成少女、老爷爷和老奶奶,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一棒打死了。但唐僧是肉眼凡胎不识妖怪,他不听悟空的解释,念紧箍咒告诫他不要再伤害无辜,还把他赶回了花果山。

看了这部小说我很敬佩孙悟空,他的机智勇敢和做事果决、惩奸除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读《空城计》有感

北仑区岷山学校607班

贝奕喆(证号2418572)

指导老师 徐波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空城计》,它主要讲了马稽失守街亭,诸葛亮退守西城,城里无兵迎敌,但他沉着冷静,大开四门,在城楼上焚香操琴,使司马懿心中猜疑,最后成功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的故事。他的机智让我十分敬佩,他遇事不慌、做事果断的心态也值得我学习。

可是,读了这么多诸葛亮的故事,我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心态。有一次我在做手工,一张纸怎么也剪不出我心里想要的形状,急得头上直冒汗。最后“啪”的一声,我关上房门,躲到角落里生闷气。突然,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遇事冷静的形象一下子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诸葛亮连十五万大军都不怕,我却害怕这小小的手工活。于是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拾起剪刀,一步一步又开始慢慢地剪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完成了心目中理想的手工作品,一下子如释重负。诸葛亮让我学会了遇事不慌张,遇到困难和失败不要退缩,要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判断问题,改正错误。

童年一直都在

——读《城南旧事》有感

高新区实验学校翔云校区604班

沈若歆(证号2415509)

指导老师 蓝海燕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每每听到这首歌,我就会陷入那片灰色的记忆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北京城南,感受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在书中,我被英子的形象所吸引。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的女孩,她热爱生活并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通过英子的眼睛,我看到了儿童世界的单纯和美好,也看到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困惑。面对这些,我们要勇敢抬头,将委屈与愤怒化为力量,去击倒它们。

《城南旧事》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的力量和童年的记忆都是永恒的。这些记忆,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道路,温暖着我的心房。它让我在回忆中找到共鸣,在成长中汲取力量。这本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的心中,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封建生活的真实画卷

——读《儒林外史》有感

高新区信懋小学501班

王毅(证号2416157)

指导老师 陈瑶

不求功名利禄的王冕,因中举而疯的范进,谋取财产的严贡生……这些封建时代的背影,尽在《儒林外史》中。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的吴敬梓所著,全书主要讲了清代封建社会里,僵化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有对一味追求功名的人的讽刺与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贤人的赞美。

书中范进多次科考未中,等他成功中了举人,高兴坏了,甚至都疯了,他的母亲也因兴奋过度而去世了;而王冕不愿参加科考,隐居山林,后来却成为一代贤人。

为什么他们一个变成了疯子,一个成了贤人?那是因为范进随波逐流,一味地追求功名,而王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默默地学习,深造自己。

的确,赢得远大前程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我认为一味地,不惜一切代价地考取功名,并不可取。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能够武装大脑的知识,应该保持的是坚定信念的初心。在我们的心智还未成熟时,可以多听听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做出正确的判断,理智地追求自己的远大梦想。

读《播火录》有感

北仑区泰河学校505班

孙诗涵(证号2403746)

指导老师 俞海珠

这个假期,我读了赵致真写的《播火录》。这本书讲了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获得研究成果,但也付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代价。

书上写到:22岁的牛顿把自己关在黑屋中让瞳孔放大,先用右眼通过一面镜子盯住太阳,再把视线移到黑暗角落不断眨眼,靠追寻和体味视网膜上的残像,来揣摩太阳的真实面目。如此反复看到第三次时,这种视幻觉竟能变得清晰而鲜活,但牛顿也几乎永久失明。27年以后,牛顿为了探究“颜色是什么”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用锥子插进自己的下眼眶,尽量逼近眼球,向不同方向施加压力和反复搅动,造成眼前出现黑色、白色、彩色光环。牛顿为了得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失去了健康的眼睛。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数不胜数,正是有科学家们这些疯狂的举动,才有了一个个科学成果。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打疫苗时,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病毒打进体内,后来长大才知道了疫苗的原理。读了这本书,我不敢想象科学家为了研究出各种疫苗付出了多少代价。

他们对科学的狂热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值得我们学习。

读《红楼梦》有感

海曙外国语学校五江口校区601班

吕妙楠(证号2405415)

指导老师 项丽萍

打开泛黄的书页,我看着一个个写着成长印迹的文字,不知不觉翻到了最后。

一位身穿深蓝色丝绸衣裙的女子,一步一步向我走来。她眼波含笑,五官精致,美得如一朵冷艳的血梅。但她的脸上写满了劳累,她才20岁啊,却背负了太多太多。是你吗?可卿……

有人说,她只是《红楼梦》中不起眼的一角;有人说,她就如一朵野花,枯萎了,也不会影响大观园的姿色。但我认为,她是红楼一梦中完美的结晶,可或许正是“完美”,压垮了她的青春。

我在一篇篇文章中寻找她的踪迹。梅花宴中的含笑,弟弟闯祸时的焦急,自己染病时的洒泪,魂归太虚时的不舍与绝别。她短暂的人生被“完美”所束缚,她苦苦挣扎,但还是溺死于“完美”的海洋。我放下书,不禁问自己:一味地追求完美,真的是对的吗?回顾过去几年,我为了画作上的小缺口苦恼不已,为了舞曲中一个跳错的节拍反复练习,为了作业本上的一道划痕想方设法……这无疑让我筋疲力尽。我突然明白过来,人生不是完美之路,而是奋斗之路。追求完美没有错,但人生的终点不是完美。

我抬起头,突然又想起了那一幅《九九消寒图》,可卿,你在太虚幻境中画完了吗?我想送给你三支笔,这能让你更好地消去身上的“寒”与“愁”。第一支,坦然面对。只有坦然地面对身边的一切,人生才能勾画出最美的线条。第二支给你上色,关爱自己。每一片花瓣都有自己的形状,只有关心自己的每一处,生活才会更加充满色彩。最后一支,接纳不足。它帮你涂上最美的阴影,有了阴影,花瓣才变得立体有型啊!而这三支笔也是送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稻草人》读后感

北仑区新碶小学304班

孙陆心(证号2418120)

指导老师 施雪萍

当我翻开《稻草人》这本书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世界。书里的故事,简单却深刻,让我体会到了别样的感悟。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用稻草扎成的稻草人,它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它有着一颗善良、敏感的心。它站在稻田里,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它的主人——一位勤劳的老奶奶。每当有鸟儿来偷吃稻谷时,稻草人总是用尽全身力气摇动身体,试图吓跑它们,尽管这常常是无济于事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稻草人不仅是一个守护者,它还充满了对周围世界的同情和关怀。它看到老奶奶因为收成不好而忧心忡忡,看到鱼儿在干涸的河床上挣扎求生,看到孩子因为生病而痛苦不堪……这些场景都深深触动了稻草人的心,尽管它无法伸出援手,但它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稻草人的善良和忠诚所打动。它虽然不能像人类一样行动自如,但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关怀。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他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24-09-03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2539.html 1 3 读书心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