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法课单元长作业设计探略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吕操

【摘 要】 单元“长作业”,是把零星的、散点式的课时作业进行统整,使之更具整体性、结构性、综合性。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性质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从精准设计、有效实施、多元评价三个维度,探索出找准基点、具身体验、多元评价三大策略,运用单元“长作业”提高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 单元长作业;意义学习;具身体验;多元开放

一、找准基点,从符号学习走向意义了解

对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就是知道结果:怎么做。而意义了解就是探究其背后的内涵,即了解为什么的过程。单元长作业的设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基点”出发设计作业。

(一)溯源“疑问点”,更快乐地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长作业是为实现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尚存的疑问点设计单元长作业,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

如一上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该主题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二个月,此时的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外在环境、内在组织规则两种生活形式还比较陌生,对于真实意义的了解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领悟。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为期两周的长作业:学生通过实地走一走,探秘校园原来还有这么多地方我没有到过,发现校园之大;通过看一看,想一想,了解校园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画一画,将直观的校园转化为形象化思维;通过听一听,从孩子自己的视角发现校园的不同号令;通过评一评,来检验和督促对校园规则的遵守。这几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有目的性地认识美丽的校园,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爱校基因,尽快适应快乐的校园生活。

(二)聚焦“空白点”,有创意地生活

教材往往会有“延伸性留白”以引发教师、学生的深入思考。为此教师可以凭借这些留白点设计长作业,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操作实践,搜索相关的信息,扩大视野,享受创意无限的生活。

如二下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主题单元,纵观全册教育主题,其重点是关注游戏的创新,因此在单元学习后,设计“超级变变变”创意游戏大比拼的长作业。通过前期方案的制订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创意游戏设计,继而在小组内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课间互相取经,不断完善游戏,每个人能学到好几个不同的游戏,课间在走廊、楼道上奔跑打闹的孩子也少了,孩子们渐渐学会过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了。

(三)解惑“重难点”,负责任地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生活素材很多,如果缺乏思维的引领,重难点未突破,学生思维就停留在浅层感知。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难点问题进行分层次地作业设计。

如一下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一年级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及关爱红领巾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尤其是运动后,部分同学的红领巾经常会出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于是老师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在课后布置了一个“守护红领巾在行动”的长作业。在好习惯养成的作业中,老师制定了分层的守护目标,初级守护者(7天)、中级守护者(14天)、高级守护者(21天),引导学生坚持一周清洗一次,日常规范佩戴、正确使用,努力成为红领巾的忠实守护者。用单元长作业来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基于活动的内在建构,是从符号学习走向意义学习的载体,也是实现思维和能力进阶的方法,为其成长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基础。

二、具身体验,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加强课内课外联结,以思政小课堂为起点,长作业为载体,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亲子互动,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现场观摩、研学旅行、生产劳动等方式走向生活大课堂,增进学生对自然、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实景式记录,感受生活的精彩

“实景式记录”就是对真实场景的走访、观察、调查、体验后通过图画、文字、镜头等方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方式。实景式记录一般按“作业前知识点传递、作业中实景式记录、作业后成果再固化”进行作业设计。

如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自然生命的神奇,笔者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把春天叫醒”主题长作业,其中有一个作业是:请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想到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作业形式的特点为简单、直观、操作性强,帮助学生树立与大自然亲近和共生共存的观念,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研学式深耕,体悟生活的内涵

“研学式深耕”是教师根据某一单元呈现出的比较有价值的话题确定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地研学探究。

如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单元,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进入家乡这一社会空间。为了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笔者设计了菜单式长作业:研学式的探究活动从主题内容、活动形式到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都是可以“自选”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学生带着“作业”走进风景名胜、博物馆、名人馆、城市规划馆等“场馆”去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彰显对家乡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取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萌生社会责任感。

(三)情境式触摸,践行生活的道德

“情境式触摸”就是为学生的良好道德形成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真实的、可参与的情境中不断得到滋养,从而促进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如二上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主题单元,笔者就创设了一个“我为校园添文明”的情境,引导孩子们利用单元内学到的内容为校园各个场所设计文明标语并配上合适的插图。一旦这份长作业被录用,就将做成版面,在相应场所中进行展示,提醒全校同学文明言行。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完成了这份作业。

让学生在原创而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得到知识、情感的内化和实践,让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在这个学习场中得到充分展现。

三、多元开放,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中心

在素养时代,作业应该以发展儿童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目标,科学、全面、多元地对长作业进行反馈与评价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生命整体的发展。

(一)多维度融合,珍视生活的经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的习得并非一蹴而就,道德与法治长作业的评价同样不可能一劳永逸,教师要重视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付出努力的程度。

如一下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单元学习后笔者布置了:坚持自己的被子自己叠的长作业。为了帮助孩子能坚持劳动,我通过微信“班小二”搭建平台,展示过程与大家分享,能坚持一天奖励红花一朵,一月统计一次,与学校的个人素质评价体系挂钩。

通过线上平台的搭建,即时有效地对长作业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多维度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家长的有效监督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在长作业的体验中真正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意识,提高了自理能力。

(二)多主体协同,进阶生活的素养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长作业的性质,鼓励儿童自评、互评,鼓励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如场馆工作人员等)的广泛参与,用多元、开放的表现性评价,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

如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主题长作业“把春天叫醒”,就是多主体协同评价下的一次开放性的表现性评价。案例中开展了自评、伙伴评、家长评、老师评等,评价项目的制订也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肯定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中,继续深入思考与感悟的积极性,从而使长作业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活动目的更有效地落实,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第一学段道德与法治单元长作业犹如一块自由的田地,任它荒芜,就会杂草丛生,精心种植,则会以鲜花与果实给予回报。如果我们思政教师能乘着“双减”的东风,找准长作业的基点、创新长作业的形式、重视长作业的评价,就会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意犹未尽,收获到芬芳的“鲜花”与丰硕的“果实”。

2024-08-30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2219.html 1 3 小学道法课单元长作业设计探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