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对话 教育名家李镇西

一场关于 教师成长的 思想盛宴

李镇西

李镇西(左二)对话甬城青年教师。 记者 张培坚 摄

“教育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要尊重和研究每一个学生。”

“学生爱你,比什么都珍贵。”

“我还能不能超越自己?”

……

8月29日上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报告厅内,教育名家李镇西妙语连珠、金句频出。这是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现代金报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办、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举行的特别活动——“青年教师对话教育名家”。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学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为200多名宁波青年教师做了题为《教师的解放与超越》的讲座,同时与青年教师进行沙龙对话。

解放,是指心灵的自由,就是摆脱“心为形役”,让自己有一颗干净、纯粹的教育心;超越,是指行动的超越,超越自己,每天都和昨天过得不一样。

对于不少青年教师而言,“李镇西”是如雷贯耳的教师标杆,但他四十余年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成长故事,却是少有人知的宝贵经历。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A “教育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多好玩”“多幸福”“多快乐”,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这几个词频频被李镇西提及。教育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他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实践的。正因为如此,在他36年的从教生涯中,他无数次地感叹,和学生在一起,是多么好玩、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

1982年参加工作的李镇西,所带的第一个班级叫“未来班”,那是四川省乐山一中的一个初中班级,“未来班”是孩子们自己取的名字。1984年新年到来之际,李镇西和孩子们做了一件大事。他们不但拟定了班训,设计了班徽班旗,还写了班歌。甚至大胆地写信给音乐家谷建芬老师,邀请她为班歌谱曲。谷建芬不但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还邀请自己的好友王健为同学们修改歌词。

从此,《唱着歌儿向未来》影响了班级学生的一生,他们一次次地在不同的场合唱响这首青春之歌,到了毕业40周年之际,到了年过半百之后,青春的旋律依然流淌在所有人的心里。

2018年7月21日,即将退休的李镇西回到乐山,给他教的第一届“未来班”学生上了“最后一课”。实际上,听到消息的其他班级学生也纷纷赶来,不到200人的报告厅,坐了400余名学生。他们中,有尚且年少的孩子,那是父母带着一起来听课的;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那是学生自己赶不回来,请父母替自己来听课的;最远的学生,甚至是从德国特意赶回来的……

这么多学生爱着他们的李老师,是因为李老师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坚持教育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从而感染了一批批学生。

B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老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是荣誉,是职称,还是教学成绩,或者其他?在李镇西看来,荣誉职称是优秀,而幸福是心灵的自由,是学生的笑脸,是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优秀不是不重要,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李镇西曾和学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时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优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我们理应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

曾经有一次访问欧洲时,一名欧洲老师对李镇西说“孩子们的笑脸就是给我的最好的报酬”,这话让他印象深刻。

1982年工作,2003年获评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在那之前,自己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荣誉。但他感到幸福,他的幸福来自整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甚至于假期里,他们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蓝天上“写诗”,让歌声激荡肆无忌惮的青春……更源于他对教育无限的热爱和自觉的研究。他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从中感受到心灵自由的幸福。

C “每个后进生都是难得的科研对象”

20世纪90年代,从四川乐山一中来到成都玉林中学,李镇西所带的高三班级在高考中表现极为出色。于是第二年,学校希望李镇西带一个重点实验班,但他自己更希望带的是另一种“实验班”,即由学习成绩最薄弱学生组成的实验班。他认为,每个后进生都是难得的科研对象,他想做真的教育实验。

最后的结果是,李镇西同时带了两个“实验班”。他观察、记录、研究着班上的学生。观察一年后,他发现有些学生确实不擅长学习,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优点。“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耽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几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李镇西依然叫得出当年由后进生组成的实验班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如今的他们,有的成了足球教练,有的成了空姐,有的成了摇滚歌手……

如今的四川省U16足球总教练张凌正是当年实验班上的学生之一。当年的张凌调皮到就连合照时也要老师搂着“控制”他。后来,他的足球爱好得到了充分发展。当若干年后,张凌进入足球队,训练少年队时,他对李老师说:“我想和你爱我一样爱他们,教好他们”。

这就是一个真心热爱着教育、热爱着学生的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

D “我还能不能

再超越自己”

在当天的讲座中,台下的青年教师们看到,李镇西老师的PPT上,不断地出现着同一行字:“我还能不能再超越自己?”

他是这么不断问自己的,也是这么不断实践着的。从乐山一中的“未来班”,到成都玉林中学特别的“实验班”;从教育一线,到全职读博,再到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他提出“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从第一次参加苏霍姆林斯基论坛交流会,到一次次走向世界……李镇西带着自己身为人民教师的自觉,点燃了一个个鲜活的年轻学子,也点燃了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教师。

就在今年暑假,退休后的李镇西带着“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学生,4天3晚,徒步108公里,走过无人区,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那种蓬勃向上的活力,让坐在台下观看视频的青年教师深受感染。

“看到视频中李镇西老师的学生中年再聚首,快乐分享零食、哼唱少年时代的班歌,我不禁好奇,李老师无限的教育能量从何而来?当面对屏幕里的蓬勃旭日,一群青春的老师向着我们奔跑过来的时候,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大自然教育思想’。我明白了,李老师的教育力量来自大自然,所以他的心灵特别自由、轻盈、空灵,没有功利的束缚,也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教育奉献和教育幸福。感谢今天‘名师面对面’的机会,我记住了: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宁波市名班主任、来自曙光小学的吴望舒老师在活动后这样告诉记者。

现场,来自鄞州高级中学的虞淑燕老师也深受触动,她说:李老师分享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生动,那么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些温馨的课堂之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特别是他提到的“爱心与智慧并重”的教育理念,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干学展、宁波中学教师严雨清,也在与李镇西老师的对话中,有了不同的收获。

这次讲座的更多精彩内容,将于9月1日18:30在甬派新闻客户端以视频形式呈现,欢迎大家收看。

2024-08-30 青年教师对话 教育名家李镇西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2210.html 1 3 一场关于 教师成长的 思想盛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