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教师在直播中称“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一事,河南三门峡市灵宝一中通报:情况属实。责令其向学生道歉,在全体教师中点名通报批评,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8月19日 澎湃新闻)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教师通过直播进行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虽然是网课,但教师依然要遵循角色规范和职业伦理;“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或许是无心之失,却也暴露出涉事教师的“傲慢与偏见”——通过贬低其他学校、其他学生的方式来抬高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学生,并对其进行标签化和污名化,显然是一种失范行为。
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是一名教师应有的角色扮演。如果说“我认为大家都很聪明,咱一高孩子不一样”是为了激励和鞭策学生,“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则是赤裸裸的歧视与社会排斥;通过自上而下的歧视来建构“高人一等”的成就感与优越感,对三高五高及其学生进行精神上的矮化和人格上的鞭笞,“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亟需纠偏。
在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的背景下,有些学生去了所谓的“好学校”“名校”,有些学生去了一些普通学校。“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骨子里是建立在标签思维基础上的污名化,损伤了部分学生的权利与尊严。标签思维热衷于进行简单化归类,难免会以偏概全;标签思维偏好一成不变,一旦形成认知就难以改变。那些进入三高五高的学生们成为涉事教师眼中被淘汰的无能者和失败者,将他们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
“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说到底就是“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体现,背后隐伏着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单一、片面的评价标准。一方面,三高五高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后来居上,实现“逆袭”;另一方面,那些在中考乃至将来高考中没有拿到高分的学生,并非注定就是无能者和失败者。毕竟,人生有多个赛道,那些在某个赛道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人们换一个赛道,或许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正如著名诗人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位“好老师”不仅会传授知识和技能,也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塑造精神坐标和价值航向,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傻子淘汰去三高五高”背离了“不得歧视、侮辱学生”的中小学职业行为规范,隐伏着一种挑肥拣瘦、嫌“低分”爱“高分”的冷漠、势利教育观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哪怕是网课,教师也不能自弹自唱、孤芳自赏,“以分数取人”显然失之偏颇。只有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只有真正做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教育这盏“希望之灯”才会更加明亮,不论是一高的学生们还是三高五高的孩子们才会更有未来。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