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不再是老旧人稀的穷乡僻壤。近日,宁波市面向全国启动今年的乡村运营CEO路演大赛招募,奉化7个乡村张榜求贤,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运营,农业农村部门给出5年最高奖励400万元的政策,还有更多福利。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的乡村运营如火如荼,诞生了不少美丽乡村、网红乡村,乡村已成为人们闲暇首选去处。
什么是乡村运营CEO?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职位?他(她)承担什么职责?要做些什么?为何能获如此高的奖励?在多日的采访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主讲人 记者 陈善君
乡村焕发活力,越来越美了
你可能是城里人,可能随父母从乡村搬到城市,也可能就在乡村生活。但有一点,是能够感同身受的,那就是乡村在变美、变得有活力、变得更有希望。
曾几何时,我们一说到乡村,总是会皱起眉头,乡村就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年轻人只有往城里跑的,没有往乡村跑,工作、做生意、干事业只有城里才有发展空间。
但是近年来,乡村的这种落后状态已经有所改变。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一到周末,少不了父母带着你到乡村游玩,看自然美景、吃农家乐、住民宿。朋友圈微信里发得最多的就是乡村美景、打卡网红地。
为什么乡村变了,变得有魅力了?这背后少不了乡村运营发挥作用。乡村想要运营得好,必须引进专业的人才和团队。
镇海区庄市街道的永旺村,是我市起步较早的乡村运营村。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中央,利用一块空地,搭起简易房,办起了“遇见·永旺”咖啡厅。就这么一处稻田咖啡,人气有时胜过市中心商业广场,平日里咖啡厅里里外外都是人。室内座无虚席,室外草坪上、帐篷下、稻田边都坐满人。市民们携家带口来到这里放松休闲,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在田野里嬉戏,欢笑声响彻乡村。
稻田咖啡,只是永旺村的一个亮点,该村通过引进专业的乡村运营公司,进行整村运营,还开发了民宿、游乐、商贸等一系列配套项目。让人们不仅能够看到美景,还能享受综合服务,这样才能让更多市民趋之若鹜。
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江北区的达人村,大力发展乡村文旅,如今远近闻名,游人如织;奉化区西坞街道万亩方,仅稻田咖啡在去年国庆节假期就接待游客23万人次,人气堪比星级景区;还有海曙区的古林茂新村,推出稻田+观景火车+航天模型+咖啡主题乐园一炮打响,周边历史文化挖掘,带动了整村发展……
人们为什么喜欢走进这样的乡村?因为经过专业打造后的乡村变美了,而且综合配套服务跟上了,让市民能够玩在乡村,吃在乡村,住在乡村。乡村远离城市喧嚣,有城市里无法体验的放松,还有儿时回忆的乡愁。
打造平台,吸引乡村运营人才
乡村发展说到底,就是乡村人才发展,宁波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运营人才的努力,这就是宁波最高400万奖励,面向全国招募乡村CEO的原因。
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CEO陈琳琳,已经在这里经营了5年乡村文旅项目。如今她在该村创办的集民宿、咖啡、餐饮、亲子体验等于一体的沄野和光项目已成为当地一张“金名片”。她说:“我把我自己嫁给了乡村。”
陈琳琳老家福建,5年前来宁波投资乡村项目,可以说是举目无亲。2018年,因为机缘巧合她来到奉化,被栖霞坑村的自然美景吸引,加上该村紧邻雪窦寺景区,她觉得比较适合发展文旅项目,于是先租下了该村几间老宅,开始做起民宿。
从此,她将这个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民宿房间慢慢扩大,配套设施也搞起来。这些年,她将自己的积蓄和赚来的钱都全部投入到了整村运营上。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报慢,但陈琳琳却持续看好乡村的未来,为乡村运营倾尽所有。
如今的栖霞坑村,每到旅游旺季人气爆棚,进村道路车辆排队。该村不仅吸引本地游客,还吸引了大量上海、江苏等外地游客通过网上预订民宿,到村里一住就是数天,栖霞坑村“火了”。
像陈琳琳这样的乡村CEO还有很多。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棠岙村乡村CEO李明祥,是一名新宁波人,他进驻棠岙村后,发现该村山水生态良好,是全省3A级景区村。村里有古桥古树、古法造纸体验馆、漂流、民宿等资源,但业态分散、缺乏合力,没有拳头产品。于是李明祥为该村设计了整村运营蓝图,将分散的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发展。
今年上半年,他和团队在棠岙村首次策划旅游季活动,通过看山水、游古村、观星象等系列活动,三天共吸引游客近两万人。
江北区慈城云湖片区整村运营公司——宁波乡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华,早年奔波异乡创业,因为对老家江北洪塘街道鞍山村有着深厚的情感,返乡投资了村里的“老樟树民宿”项目,一举成功。后来又接手隔壁慈城云湖片区的乡村运营。
如今,环云湖片区已经成功打造有五联集市青创空间、“共富工坊”竹韵馆、云湖窑艺术馆、云湖水文化馆、云湖谣茶室以及隐居云湖民宿等诸多项目,让前去游玩的市民能够得到多元体验。现在的云湖片区已经不是当年的穷乡僻壤,而是文旅热土。
乡村“火了”,村民钱袋鼓了
乡村CEO给乡村带来了美丽、人气,也给乡村带来了效益,为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奉化区栖霞坑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说:“以前村民都是往外流,山村只有留守老人,但文旅民宿产业兴起后,年轻人都回来了,村民腰包也鼓了!”村里有人气了,根据旅游需要,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
该村进城工作的村民王金辉,去年返乡办起了农家乐,“现在一般周末两天的营业额能达2000多元,而黄金周节假日生意还翻倍。”王金辉说,乡村发展了,山窝窝成了“香饽饽”。在栖霞坑村,像他这样办农家乐的村民已有五六家,做得好的年收入可达一二十万元。此外,村民卖农副产品也带来不少创收。
江北区慈城云湖片区整村运营后,打造了“云湖农特”共富工坊,主打本地农特产业品牌,将零散农户的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线上销售,不但培育出众多农产品网红品牌,也孕育出了一批“拿得了锄头、玩得了直播”的农民网红。把具有云湖特色的茶叶、笋干等30种农产品打造成网销爆品,
乡村变美了,人气引进来了,就能吸引更多返乡青年来创业,这样村里的闲置资源就能盘活。文旅开发项目需要租用村民老宅、土地,村民就有了增收。村民自家种的农产品本来只能自己吃,无法创收,现在有了更多销路,村民的钱袋子自然就鼓起来。
所以宁波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乡村运营人才的引进,给青年创业者一个挥洒青春的乡村大舞台,这样乡村才能焕发活力。相信在一批批乡村运营人才的努力下,未来乡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