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南”到“北斗”

▲司南

主讲人:徐卫东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变革一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早期人们过着原始群居生活,靠双脚行走生活,活动范围不大,辨别方向以自然观察为主,日月星辰、植物生长、地形地貌均可作确定方向的参照。如,白天以太阳作参照确定方向(早晨太阳在东方、中午南、傍晚西);晚上依靠北斗星勺口(天璇和天枢连线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方向为北方。但因种种原因,方向错认、迷路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随着社会发展,马车、船只等交通工具逐步出现,人类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既能辨别方向、又方便携带的工具,勤劳勇敢的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用天然磁铁矿石打磨成一个杓形的东西(类似于我们吃饭喝汤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因为其勺子柄一直指向南方,就称“司南”,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后来“司南”技术的应用传遍世界,“司南”也是现在常用的指南针的始祖。司南的发明为中国早期的远洋航海和世界交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司南”功不可没。

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迅速辨别方向与实时精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

北斗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按“三步走”战略,实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先区域后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2018年12月,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如今,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智能驾驶汽车、国际搜救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2024-07-16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64141.html 1 3 从“司南”到“北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