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岁男孩盛徐荦为倒地男孩实施11分钟心肺复苏,赢得了“黄金4分钟”,全国网友为一个中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救命技能”点赞的同时,再次关注到了应急救护培训的重要性。
7月10日上午,“爱在宁波·今天我发布”急救科普专场发布会在鄞州实验中学(沧海路校区)举行,盛徐荦和学校代表、市红十字会代表作为发布人,分享了他们参与急救,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宁波早在12年前就开始在校园里推广应急救护培训,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陆麒雯
通讯员 章友 沈继光
教科书式急救火遍全网
宁波为什么有个盛徐荦?
有爱心,不代表就有勇气,盛徐荦的勇气来自哪里?
“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想着赶紧救人,因为第一次真实救人,我还有点紧张。”盛徐荦说。
盛徐荦是鄞州实验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应急救助讲座和模拟演练,也曾自告奋勇上台展示过。不过,跟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的母亲是浙江省红十字会一级救护培训师。
“我所掌握的急救技能既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也得益于学校多次组织的应急救助讲座和模拟演练。”盛徐荦说,“按压过程中,我的手臂酸胀无比,衣服都湿透了,当天我穿的是短裤,膝盖直接跪在水泥地上很疼,我会在徐得立叔叔给被救者做人工呼吸时稍微按摩缓和一下。”
自编急救教材
红十字课程开进校园
陈胤熙是宁波市曙光中学的一名学生。入校时,他报名参加了为初一新生开设的应急救护拓展课。“觉得这个课很实用,以前只在新闻上看到过,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在学校学到。” 陈胤熙说。
每周三下午的拓展课,他从未缺席。通过理论知识、动手实践,陈胤熙掌握了头部包扎、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技能。去年12月,他代表学校救护队参加了鄞州区中小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并获得初中组包扎项目的二等奖。
比赛场上,救护员们争分夺秒,尽己所能为伤员提供帮助,那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和对生命的敬畏,让陈胤熙深有感触。“救护员们严谨细致,操作娴熟,这背后毫无疑问是大家一次次努力练习的成果,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让人们敬佩。同时我还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陈胤熙说。
看着红彤彤的荣誉证书,陈胤熙希望未来也能加入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应急救护人员,挽救更多的生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胤熙所在的鄞州区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在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自2013年起开展红十字课程进校园活动。
鄞州区红十字会专门编印了分别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红十字运动知识与应急救护》,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各有侧重。小学阶段重点普及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初中阶段重点普及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小学生要学会识别心搏骤停,而中学生则要掌握心肺复苏;小学生要学会止血和简单包扎,中学生要掌握骨折固定,甚至搬运伤员。”鄞州区红十字会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鄞州区四、七年级学生每学期安排1-2节应急救护专题课程。
下一步,鄞州区将继续推进健康鄞州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做好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
到2025年达100%
多年来,我市多部门致力于为校园安全再添一道坚实的防线:
2017年,宁波市红十字会、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市职业高级中学学生中开展全员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2022年5月,我市发布《宁波市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到2025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10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多所学校在救护普及培训方面颇具特色。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设院前急救课程,如今已覆盖全校所有专业,至今已培养40000名红十字救护员;新城实验学校邀请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进校园为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包扎等应急培训;雅戈尔中学每年针对不同年级在夏令营中开设应急救护课程;兴宁中学举办“关爱生命、救在身边”AED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鄞州中河实验小学开展分层、分类红十字救护知识培训……
目前,鄞州区、海曙区、镇海区等多地教育系统教职员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覆盖率达100%。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比赛,把急救知识由“学过”转为“学会”,学以致用,终生受用。
“救命神器”AED
正在逐步覆盖
近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组联合宁波晚报,为盛徐荦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并奖励他5000元奖金。盛徐荦决定把这笔奖金捐给社区用于应急救护设备的添置。“如果小区里有一台AED,那可以让骤停的心脏更快恢复跳动。”盛徐荦说。
AED是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普通公众应该如何使用?如果每个人都能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一些身边的悲剧就能避免。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面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只要经过相关培训,也能立即使用AED,给予患者电击除颤,帮助患者心肺复苏。因此,AED被称为“救命神器”。
近年来,鄞州区教育局联动区慈善总会、区红十字会,筹措资金,根据“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计划,在全区93家中心级小学和初中学校大力推进AED配置,要求每校配备2台AED。目前已配置了186台AED。预期到2024年底,可实现全区中心级小学和初中学校配备2台AED的全覆盖目标。
其中盛徐荦所在的学校鄞州实验中学沧海路校区配备了3台AED,泰安路校区配备了2台AED。该校总务副主任、体育老师陈小飞说:“根据要求,AED应该安放在人流量较大的位置。为此,我们在学校食堂和教学楼之间安放了一台,在体育馆安放了一台,在田径场路口和教学楼之间安放了一台,用于保障日常运动和活动安全。我们学校所有体育老师都要进行相关培训,学会使用AED。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专业人员前来检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