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行 “以旧换新”

市民正在选购家电。 宁波京东MALL供图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6月12日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宁波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总体情况,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标准引领、持续提升,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优化供给、扩大市场等原则,推动“双新”工作取得实效。

为什么要更新换新,背后有着怎样的经济规律?在此,我受邀和同学们聊聊。

主讲人

宁波市效实中学

冯琪

以旧换新,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步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以旧换新”这一词并不陌生,2008年,我国为扩大内需,促进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曾推行了持续几年的“家电下乡”,“家电下乡”实际上就是以旧换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进行补贴,鼓励他们更新洗衣机、彩电等家电产品。如今10多年过去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起当年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国务院此次推出的以旧换新,财政支持的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受益者也更多。

国务院何以在此时推出大规模的以旧换新方案?这显然与当前形势相关。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要保持基本平衡。大家不难想象,如果普遍地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那么大量企业的再生产就难以为继,失业人数就会飙升,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就不可或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国际社会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在国内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出以旧换新,以提振内需。

各国经验表明,在宏观调控这一工具箱里,财政政策这一工具从实施到发挥作用的时间比较短,国家通过价格补贴鼓励企业、民众更新生产设备或消费品,能够比较迅速地刺激消费、扩大生产,以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对此,经济学家梁小民曾用一个案例巧妙地阐述了以旧换新的神奇力量:“商店一块玻璃碎了,店主花1000元买一块玻璃换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50%用于买衣服,衣服店的老板得到500元的收入。再假设衣服店的老板支出这笔收入的50%,即25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的老板有了250元收入又要支出125元……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的老板支出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总支出增加到2000元。”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一个部门的产品就是另一个部门的消费品,因此一个部门的支出也必然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一个部门收入和支出增加,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和支出的增加。由于国民经济的部门众多,因此,如此循环下去,最后增加的收入和支出一定大于最初的收入和支出,或者说,最终的支出是最初支出的倍数。

考虑到中国是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初支出(类似商店老板的支出)的数额是巨大的,最终支出的数额也必然是天文数字,这样就能够较好地扩大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事实胜于雄辩,当年我国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社会消费的高速增长,加快了城市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在当时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由此,我们也更加坚信当下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的合理性。

以旧换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们要清晰地看到,很多事情在理论上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现实却不总是让人满意。天下人都知道并认可上述经济学道理,不少国家也将此落到实处,通过财政鼓励以旧换新,但是往往只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摆脱经济发展的周期,国民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的经济衰退,这又如何解释?

不少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后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且越接近当下,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需要指出的是,创新不仅是科技的进步,还意味着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打破旧的稳定的经济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稳定的经济结构,而新的经济结构即我们所努力追求的“产业升级”,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创造性破坏规律”,它让人深刻领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然而这一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并不舒坦,在这个过程中,落后的产能和产品不断地被淘汰,随之较多的企业破产、失业人数也增加。由此我们联想到中国,中国是一个深度开放的、体量庞大的市场经济体,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较大等困难,这其实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必须经历的阵痛,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我们没有必要将当前的困难视为洪水猛兽,相反,这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众多事实表明,更多的创新是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时期,彼时,市场会更强烈地催生出新一代领军产品。而这一领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能推动经济走向繁荣,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这里所说的固定资本的更新,绝不是一模一样的机器设备以旧换新,而是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固定资本也必须更新换代了。当然,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也实行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某种形式的经济周期也会出现,也同样会以马克思所说的方式克服经济发展的困难,进而迎来经济的繁荣。因此,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困难,我国政府抓住良机调整经济结构,让该淘汰的淘汰、该破产的破产,激励创新,以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从长远看,一个国家经济的持久发展依赖创新,需要重新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转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如果仅仅在需求侧推行“以旧换新”,虽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这仅仅是眼前的苟且,绝非发展之“王道”,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诗和远方。然而话又得说回来,人毕竟生活在当下,如果今天都过不去,何谈诗和远方。转型升级的过程毕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代价也不轻,我国虽然要承受这种代价,但是要努力减轻这一转型对企业和民众的冲击,因此我国在坚持改革,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前提下,同时也要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推进以旧换新,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2024-06-18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8739.html 1 3 为什么要推行 “以旧换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