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对小学生而言很遥远,毕竟全世界真正进入太空的人屈指可数;但它离小学生很近,因为他们一次次见证着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
“从古至今,面对深邃苍穹,人类带着好奇与向往,展开了对未知宇宙的探索。”6月13日,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的老师应宁婕,以“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和同学们探讨航天精神,鼓励学生们勇敢追梦。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文 张培坚/摄 通讯员 俞文琴
“嫦娥六号”实现了新的突破
探月是漫长又艰辛的征途
“最近,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嫦娥六号’发射成功了!你们知道它实现了什么突破吗?”应老师问同学们。
“我知道,它完成了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月球。”
“月球不仅围绕地球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月球的一个面永远无法面向地球,我们终于揭开了月背神秘的面纱。”
看到学生们对“嫦娥六号”有不少认识,应老师欣慰地说:“确实,本次探测器着陆点的地质结构独特,很有科研价值。此举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为全球的月球科研提供了新的视角。”
当然,中国人从凝望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到探月工程一次次取得新的成绩,这是一段漫长又艰辛的征途。应老师细数了“嫦娥”系列的探月步伐:
2007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2012年,“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我们探月工程的脚步从未停歇,多年坚持不懈地探索,才能取得这些成就。”应老师说。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文科生也能当航天员
无论是“神舟”飞天,还是“嫦娥”探月,追寻梦想的背后,是无数有梦想的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篇篇不朽的航天故事。
在“嫦娥六号”发射前不久,“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作为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奔赴太空之旅。
“没有人天生就是航天员。”应老师讲述了李广苏的故事。20多年前,当李广苏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有飞行员这一职业。那时老师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他回答:“我想当一个科学家。”
小小的李广苏只知道科学家能够为祖国作贡献,是一份崇高而又令人敬仰的职业。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李广苏依循兴趣和专长,选择了文科。高三时,他幸运地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可是,挑战一个接一个地迎面而来。
李广苏是文科生,理工类课程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符号,对他来说就如同“天书”。李广苏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知识点。最后,他如愿以文科生的身份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应老师讲得投入,学生们听得出神。“有了梦想,并不会让人在一瞬间变得伟大,而是心中从此有了一个方向,人生便充满了希望。只要不断地付出努力,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追梦路上,要勇敢地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去,回头看,你会发现,每一个脚步都在带着你去往梦想的远方。”
应老师问学生,是否也有过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刻?
“小时候,妈妈带我学游泳。其实我挺怕水的,但是又很羡慕别人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后来我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哪怕呛水也坚持练习,现在我已经会游泳了。”一个男生举手回答。
“我喜欢画画,还考过级。在等待考级结果的时候也挺煎熬的,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回报,最终如愿以偿。现在回过头看,曾经的付出和等待都是值得的。”一个女生也回忆了自己的经历。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只要不急不躁,不忘初心,为梦想而坚持的人终将迎来圆梦时刻。”应老师说。
敢于做梦,敢于想象
写下并记住属于自己的梦想
“不仅是在航空领域,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让中国梦绽放在各个领域。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应老师问。
“袁隆平!他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吴孟超,他用一生诠释医者仁心!”“屠呦呦,青蒿济世,科研报国!”学生们说了好几位著名的科学家。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该追逐的星!因为有信念,因为有梦想,所以他们深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取得了成果。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应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名警察,扫黑除恶,维护和平。”
“我梦想成为甜品师,用甜点传递幸福的味道,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甜蜜的滋味,让每个吃到甜品的人都能感到快乐。”
“我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在医学领域突破自我。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看着孩子们在纸上一笔一画,郑重写下自己的理想,应老师鼓励说,“这些梦想或许现在看来还很遥远,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未来就很有可能真的实现!追梦路上的付出与收获,那些泪水与汗水,一定能让你的人生更加鲜活丰富。希望你们敢于做梦,勇于想象,心怀热爱,不负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