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甬凉牵手”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凉山州学子出现在宁波的校园。在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就有不少来自大凉山雷波县的学生。离家六千里的求学路,学生们跨越山与海的距离来到象山,难免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么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
1983年出生的周立冬,担任班主任已十余年。她就像“妈妈”一样爱护着这些学生,让他们在班级感受到家的温暖。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特邀班主任
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
周立冬
她的故事
身在异乡为异客
她总是独来独往
韩同学长得并不高,长年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被晒得黝黑,平时总是怯怯地低着头不发一言。和她简短的交流中得知,她家中有姐弟5人,她是长女,妈妈在家带孩子,爸爸一人长年在外地打工。因为听说有免学费的政策,还有生活补助,于是在家人的建议下,她来到象山读书,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读的是服装制作专业。
远离家人和朋友,彝族和汉族不同的饮食习惯,初中和技校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韩同学面对的问题太多了,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
每周五放学,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收拾书包,商量怎么回家,讨论家里爸爸妈妈又做了什么好吃的,这时韩同学总会把头埋得很低,尽量减少存在感。而当周日晚上同学们返校时,她又是最先到教室的,因为寝室里同学们都在分享着周末趣事,而她的周末,独来独往,除了学校还是学校。该怎么帮助韩同学?我开始了探究之路。
我的介入
中秋晚会上,她慢慢融入班集体
很快我就找到了第一个机会——中秋节。当同学们盼望着中秋放假阖家团圆时,韩同学却回不了家,于是我策划了一场《乐享中秋,师恩难忘》的活动,同学们现场才艺展示,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写祝福,师生之间的隔阂被打破,韩同学也融入其中。
活动结束后,韩同学拉着我拍合照,并在祝福卡中写道:“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继续读这个专业,但你是我遇到最亲切的老师。”作为回礼,我送了盒月饼给她,让她在与家人分开的日子里感到些许甜意。
中秋晚会后,同学们对这个坐着飞机来上学、会讲彝族话的少数民族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情,但内向的她却躲避了。原来在课堂上,她的普通话不标准,说的英语连老师也听不懂,加上从没接触过专业课,这一切都让她感到自卑。看着同学们有的学过素描,有的学过跳舞,还有同学会乐器,而她什么都不会,课余时间只能埋头写作业。好不容易打开的心房似乎又要关上了。
生日会上,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翻开了她的档案,发现韩同学的生日马上要到了,能不能策划一个生日会,让她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呢?
我与校领导商议能否将这个庆祝活动办得盛大一些,让雷波学子感受到象山人民的热情。校领导也十分重视,将活动地点定在了亚帆中心。那一天,近60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师生同台献艺,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响起生日歌,生日蛋糕缓缓推出,当校长亲自与她一起切蛋糕时,我从她脸上看到了掩饰不住的幸福。
她说,从小只和家里人一起过生日。生日前,她还和她妈妈表达过心里的孤寂。当我把生日蛋糕推出来时,她说就像妈妈在给她过生日一样。
孩子远赴他乡求学,这条路既漫长又短暂,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圈,缺乏拥有共同话题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有孤独感。此时的班主任既是老师更是朋友,生日蛋糕虽小,但一场独特的生日会将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甜蜜。
彝族新年上,她感受到了远方家人的关心
韩同学的爸爸在开学初加了我微信,却从没主动问过女儿在这边过得怎么样,于是我找了韩同学聊了聊她家的情况。韩同学在家里跟妈妈最亲,刚来象山时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但是爸爸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联系,爸爸对女儿的了解也不多。
如何增进父女关系呢?转眼,彝族的新年快到了,学校给彝族的同学准备了新年活动,其中一项就是父母给孩子录一个新年祝福视频。我趁机在微信里向韩爸爸详细说了女儿在学校里的表现,她很认真,每个老师都在夸她,期中考试进步很大,在象山去了很多景点……发了一大堆,韩爸爸只是简单回了句“老师辛苦了”。我不放弃,又把她在学校里的照片,特别是专业课的作业发了过去,并表示孩子进步很大,对服装也很感兴趣。
我把看到的、打听到的所有情况都发给了韩爸爸,看着女儿在校发生的点滴,韩爸爸也开始变得关心女儿,从以前的回复几个字到慢慢会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之后,韩爸爸的新年祝福视频准时送达。当看到爸爸在镜头里出现时,台下的韩同学看得热泪盈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她的转变
怯生生的女孩
成了班上的“红人”
现在,韩同学已经成了班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她会向同学们介绍彝族新年是怎么过的,会穿起彝族服饰侃侃而谈彝族服装的独特之美,早自习她是读得最大声的一个。随着同学们对韩同学的深入了解,年轻人的心在逐渐靠近。
短短一年半的学习,韩同学开始喜欢上了服装专业,去年她获得了校技能节二等奖,又被评上了校级优秀学生。她还参与到了“我在窗口写青春”主题黑板报的宣传中,镜头中的她依旧笑得很腼腆,但眼神里却透露着自信的光芒。
班主任说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是从细节出发,从学生需求出发的,关怀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态度,还是一种行为。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需求,将关怀落到实处,相互滋养,共同生长。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