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叽叽的贵州糯米饭,顶顶好吃!”“有菜有肉、咸香不腻的黄山烧饼,乾隆尝了也说好!”“四川冰粉嫩滑爽口,清凉解暑,给您降降火!”……这些声音不是来自某个美食节现场,而是慈溪市周巷镇云城小学“童彩集市”的一角。
5月29日,学校通过跳蚤市场的形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了“家乡民俗文化”推介平台,让学生们感受项目式学习的乐趣。活动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同师生、家长的交流声交织在一起,大家尽享美食与文化的双重乐趣。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施吉章 张晓媛 丁银银
同伴互助、亲子合作 开展前期调研和准备
慈溪市周巷镇云城小学是一所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农村公办小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他们大多出生在第二故乡——慈溪,长在这里,学在这里,因此对于家乡的认识比较模糊,普遍缺乏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为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组织了“童彩集市”活动,以同伴互助、亲子合作的方式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和准备。
“老家有哪些特有节庆和传统习俗?”“家乡最特色的产业是什么,有什么特产美食?”……学生们按籍贯、民族分组,在各班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细化分工,多途径搜集资料和素材,在交流和合作中了解家乡的风物,挖掘家乡的文化底蕴。
来自苗族的班安吉、壮族的邢天赐、东乡族的马小梅开始寻找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来自湖北省宣恩县的学生熊雨菲、向思颖研究起桃花糕、油香、豆皮的制作方法;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滕王阁、绳金塔……籍贯江西的学生设计制作了明信片、海报、小配件等文创作品。过程中,家长发挥了积极的合作和参谋作用,家乡的名胜和美食也唤醒了他们内心对家乡的思念。
孩子们了解了老家 家长们也收获颇丰
来自四川省越西县藏族学生杨熙悦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双手拿着糯米凉糕,正向来来往往的“食客”推荐这款家乡美食:“清凉软糯的糯米凉糕,来自四川的地道美食。”为了将这款家乡点心带到学校分享,她和妈妈一早就开始制作,还用心地铺垫好竹叶,好看又好吃,吸引了大小朋友驻足。
“我们苗族除了有美食美景,服饰和建筑也很有特色。我特别要介绍传统体育赶秋节的八人秋……”苗族的周雨馨同学来自贵州省平坝县,她和同伴一起制作了苗族风土人情展板,落落大方地为大家做起了导游。
“徽味食光”摊位前,王志杰和同学们正吆喝着安徽特色点心,金黄锅巴、茶干、绿豆糕……虽然这些风味小吃是从网上采购而来,但他们对每一道美食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如今已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许天佑的妈妈来慈溪已经20多年了,这次活动让她收获颇丰。她说:“不仅仅让孩子了解了老家的文化,我们家长也再一次回味了小时候的那种幸福时光。”
云城小学校长黄奇表示,学校组织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真实的任务实践中增进文化的互动与包容,同时加深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生生之间的情谊,促进多民族文化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