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Z世代的你,在网络上遇到过哪些奇葩的事?
“胖猫”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让互联网向上向善,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
5月28日,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大教室,“80后”思政教师郑盼盼带领百余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热烈讨论着关于网络道德的话题。90分钟的课程互动频频,干货满满,金句不断,大学生们不时会心一笑,听到精彩处更是掌声雷动。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文 张培坚/摄
Z世代大学生
遇到过哪些网络奇葩事?
现场听课的是大一学生,典型的Z世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网络,就如空气般很自然地伴随着这些大学生生活、学习。
但是,他们真的了解网络吗?
郑老师先和大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的事聊起。她问大家:“你在网络上遇到过奇葩的事情吗?”“我自己没有碰到,但听到过有个中学同学被忽悠刷单的事。”“我在B站发了视频,下面各种评论,有的很奇葩。”……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或身边同学在网络上遇到的事。
郑老师随之切入正题,“大家都感受到了,网络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她用一组数据告诉大学生们,有国外研究机构统计,智能手机用户每人每天要看150次手机,除了睡觉,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这意味着,网络对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郑老师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沉思。
“胖猫”事件
为什么警情通报长达2500多字?
“大家都知道最近的‘胖猫事件’吧?”郑老师和同学们说起了自己的感受,“那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这个新闻,但这个事情一天一个翻转,我的心情也好像过山车,起起伏伏。”她平实的话语让大学生们会心一笑,“但是有句话是对的,‘让子弹飞一会儿’,警情通报说明了事实真相,这是最有公信力的。”
课堂PPT上展示了关于胖猫事件的警情通报全文,“同学们,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平时看到的警情通报往往只有短短数百字,但是这次事件有2500多字,说明了什么?大家有想过吗?”很多同学摇了摇头。郑老师给大家进行了分析。
“这篇警情通报有理有据地回应了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量很大。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里面关于网络道德部分的内容!”郑老师一边说,一边用红字标注出其中的关键词,“侵犯隐私、购买流量、网民辱骂攻击、威胁人身安全……”随着分析的层层深入,同学们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看到密密麻麻的红色字眼,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之前就是‘吃瓜’群众,很多时候是看热闹的心态,跟着大伙在网上看‘胖猫’这件事,但今天听了老师的分析,感觉自己之前的认识太肤浅了。”有同学表示。
郑老师告诉大家:“经过今天的分析,对于网络事件,别人怎么看,你怎么看,应该怎么做,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随之,她引出了网络道德概念、特征等理论知识,同学们在相关书本的页面上做起了笔记。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的实现,必然是以遵守公共秩序、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否则,发文诽谤、人肉搜索也成了言论自由,不受规则约束的言论自由如刀如剑,伤害他人造成恐慌,自由的滥用必然会导致自由的失去,网络绝非法外之地,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都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郑老师说得掷地有声,同学们不由地鼓起掌来。
让互联网向上向善
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那么,如何规范网络社会秩序,让互联网向上向善?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呢?”郑老师向在座同学抛出了问题。
有同学回答:“要自觉维护网络,不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有同学表示:“我们首先要管好自己,心里有把道德感的尺子。”
还有个女生强调了刚才老师说的话:“看待网络事件时,我们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同学们笑了,这个同学红着脸又补充道:“在不清楚真相前,我们不要轻易发表言论,在网络上也要谨言慎行,有时什么也不做也是善良的表现。”女孩的话得到郑老师的点赞,她说:“对,你说得很好!我们要践行网络文明公约,比如进行健康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等。”
郑老师继续引导着大学生们,“其实,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可以给我们带来成长。”她举例说,有大学生团队在暑假期间利用网络直播带货,学习相关知识,帮助果农销售水果,净利润近万元,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果农收入外,同学们还将直播带货的盈利用于公益助学活动。“我们很多同学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自己得到成长,也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她鼓励大家。
90分钟倏忽而过,下课铃声响起,还有很多同学在回味郑老师的话。
“关于上网这件事,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就觉得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但是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课,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给自己很多的提醒,比如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看待网络热点事件应该多一些思考等。”卢晓瑶同学说了自己的感受。
卢淑婕同学则从课上获得了启发,她说:“老师提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直播助农的事,我觉得很有感触,其实,我们可以发挥专长,在网络上发挥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我想在暑假时也试着去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