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麦当劳对讲机”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原来,麦当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上线了定制儿童玩具。玩具上线当天是上学日,孩子们都在学校上课,几乎不可能加入“疯抢”的行列。因此不难推断,这个玩具的消费群体是渴望再过一次儿童节的大朋友们。这也说明,“儿童节”在每个人心里,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孩子们迎来了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自此,6月1日成了所有孩子心中最特别的日子。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过“六一”的方式。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代代人的“六一”节,看看那里是否有你的记忆。□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最难忘佩戴红领巾的自豪感
“40后”是最早过上儿童节的一代,如今,他们都已是爷爷奶奶辈了。“穿着白衬衫”“大合唱”“玩游戏”是他们记忆里的儿童节片段。记者采访了多个“40后”老人,发现有一件事情令他们印象最深刻:佩戴红领巾。
1944年出生的金慰祖,小时候就读于宁海县城中小学,后来又到这个小学当了校长。他上小学那会儿,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刚刚建立不久。作为“长在新中国”的一代,佩戴红领巾是每个小朋友心里最渴望的事。
“我三四年级的时候挂上红领巾。当老师授予我红领巾的时候,感觉特别光荣。”金慰祖记得,那时候他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把红领巾仔细地叠好,放在枕头底下压平,第二天再整整齐齐地戴起来,“不仅学生如此,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也都是戴着红领巾出门的,因为自豪。”
当年的儿童节是怎么过的?金慰祖记得,儿童节当天,女同学们会一起跳舞演出,男同学玩“斗鸡”游戏,“就是单脚独立,另一条腿盘屈胯前,双手抱腿攻击别人,哪方双脚落地便输了。”金慰祖笑着说,很简单的游戏,即能让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
不同学校、地区的儿童,过节方式也不尽相同。1941年出生的张老先生,曾就读于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他记忆中的儿童节是,上午学校举行入队仪式,学校歌咏队成员合唱《东方红》,学生们一起玩滚铁环,下午放假。“放假意味着不用上课了,对小朋友来说就是最高兴的事情。”他笑着说,事实上,放假回到家,爸爸妈妈就会喊他帮忙去做农活,看牛、割猪草,一直忙到天黑。
小时候在海曙上学的徐老先生则有不同的“六一”体验。“我记得,当年我们的儿童节是全天放假。”徐老先生出生于1948年,他说,前一天学校会搞些活动,同学们一起玩猜谜游戏、打乒乓球,儿童节当天,学校里有文艺特长的学生会去青少年宫参加演出,其他人就放假了。“我从没入选过参加表演,很羡慕有机会去青少年宫的同学,但我也有自己的快乐,爸妈会带我逛街,去东福园饭店吃一客盖浇饭,这都是偶尔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总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节,单纯、质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好东西吃就能让儿童开心许久,没有也无妨,只要胸前的红领巾在随风飘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有了一些物质奖励,唱歌跳舞少不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是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一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他们的儿童节记忆大多和文艺表演、看电影等有关。
“上午学校会举行文艺汇演,学校舞蹈队、合唱团、故事组等社团组织会进行演出,下午就是各班的游园活动。”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杨桦,当年也就读于镇小,1989年上小学一年级,她深深地记得,那年“六一”节她上台讲了个故事《小黑猪看瓜》,“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我上台就忘词了,真的很难为情。”杨桦笑着说,那时候“六一”文艺汇演是学校最大型的活动,能上台表演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那次的失误也令她耿耿于怀了很久。
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校长郁俏琦曾经是镇明中心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分量堪比“春晚”。“这是我们的鼓号队,在‘六一’节当天进行了演出,后来参加市里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郁俏琦指着一张照片说,那时候的舞台格外珍贵,这也是学校送给所有学生的儿童节礼物,让他们尽情展示风采。
直到现在,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还保留着每年举行“六一文艺汇演”的传统。
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儿童节,活动已经比较丰富,奖励也多了起来。刘正九1982年到宁波市实验小学任教,虽然现已退休20余年,但说起“六一”节的游园活动,她记忆犹新。“教室被布置得花花绿绿的,用筷子夹玻璃弹珠,用课桌椅拼接起来‘钻地道’、钓‘小鱼’,这些都是常玩的游戏。表现好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小糖果、小文具的奖励。”刘正九说,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
而在农村小学,儿童节还有其他的过法。俞女士是20世纪70年代末上的小学,就读于余姚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说起儿童节,她印象最深的是看电影、收礼物,尽管礼物仅仅是一支铅笔或两颗小糖。
俞女士说,那时候,每个镇上都有一个影剧院,又称大会堂,她平时几乎没有机会走进剧院看电影,只有在儿童节那天,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她才有机会走进电影的世界,“还记得儿童节看电影《马兰花》,当勤劳、善良的小兰被解救出来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兴奋得不行。”
“Z世代”的儿童节
孩子们最想要的礼物是陪伴
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10后”,是公认的“最幸福的一代”。祖国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吃穿不愁,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更强。因此,他们过“六一”节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游戏或者礼物。
因此,如果你问现在的孩子儿童节最期待什么礼物,很少有人会回答“想要玩具”或者“想要美食”,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就能获得的东西。
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难忘的儿童节,每个学校都下足了功夫。宁波市孙文英小学今年将举行为期一周的儿童节庆祝活动,每天中午,学生们都会进行风采展示。一年级入队礼、三年级成长礼、“六一”庆典……每一个活动都有满满的仪式感。
学生们对“六一”节也有很多的期待。“那天不用上课,我最期待的是同学们一起游园,一起玩耍。”宁波市实验学校501班的杨芷萱坦言,自己想要和同伴一起开心玩耍的感觉。该校401班的黄嘉雯也有类似的期盼,“每年儿童节前后,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短途旅行。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比较忙,他们能多陪陪我,我就很开心啦。”
孙文英小学402班刘舒骏表示,儿童节那天,平时严肃的老师也会和他们打成一片。那种状态下,不论玩什么游戏、吃什么东西都很开心。
生活在“Z世代”(网络流行语,指新时代人群,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父母辈儿时最寻常不过的玩耍,却是现在的孩子们最渴望的。他们想要的儿童节礼物就是——有人陪伴。
每个时代的儿童,过儿童节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很难说得清,哪个时代的儿童节是最快乐的。成长、老去,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儿童节的快乐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这份快乐,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治愈所有不快乐。
●新闻多一点
快来分享你的“六一”
文中的照片和故事,是否勾起了你的童年回忆?当年,你的儿童节是怎么度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或许你现在已为人父母,你打算怎么给孩子过儿童节呢?欢迎来和我们分享!
投稿方式:将故事和照片发送至QQ邮箱:385747014@qq.com,并在正文中留下您的姓名与联系方式。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提前祝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让我们一起感受儿童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