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兰江小学的柳晓青老师当班主任已经20多年了,在她看来,带班是需要一点浪漫气息的。
她快乐地教书,智慧地做幸福班主任;她传承经典,让诗词润泽学生心灵;她用诗歌唤醒单亲孩子的心灵之光,让她在诗的春风化雨里重拾自信,遇见更好的自己。本期“我是班主任”让我们一起听听柳晓青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万建刚
特邀班主任
余姚市兰江小学教师
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
余姚市骨干班主任
柳晓青
送自己一首赞美诗
班里有个孩子叫萱萱(化名),几年前父母分开了,爸爸常出差,奶奶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萱萱敏感又自卑,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哭,因为这,同学都躲她远远的,做事认真但学习弱势的她总是郁郁寡欢。
我很心疼萱萱,决定帮助她,那些缺失的爱就让班级大家庭来补足。有一次,我发现她独自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儿童诗,我像是寻到了走进她心灵的魔杖。从那天起,我开始关注诗歌,尤其是儿童诗。我尝试着写诗,决定把自己改编的第一首诗送给萱萱。
那一天是萱萱的生日,我买来金子美玲的儿童诗集《向着明亮那方》在树下读,特意制造了一场与她的“邂逅”。
“老师,你也喜欢读诗啊?”萱萱欣喜地主动跟我打招呼。果然,这招还真灵,她的话匣子打开了,就这样,我与她边聊边读。
班级沙龙“生日礼”到来,我先展示了一组萱萱认真做值日与读诗的照片,然后又拿出自己改编的小诗——《千屈菜》,让孩子们反复品味。当孩子们谈到千屈菜寂寞孤独,默默无闻,可是它依然很努力却不被人看见时,我拿过话筒说:“今天,老师要把这首诗歌送给生日公主——萱萱同学,请她站到讲台上,接收这份特别的礼物。”萱萱顿时受宠若惊,红着脸走到讲台前。美丽的送诗镜头在班里上演——孩子们做出手捧礼物的样子,深情款款地齐声朗诵——
亲爱的萱萱啊
你就是那长在河边的千屈菜
你坚强,你努力
终究有一天
你会开出很灿烂很灿烂的花朵
亲爱的萱萱啊
你的魅力正如日间的星星
如同坚强的蒲公英
你深藏的潜力
在我们眼里是看不见的
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
有些事物看不见 但存在着
萱萱站在上面,涨红了脸,有点手足无措。“接受了礼物,要怎么样呢?”我轻轻地提示。
“谢谢!谢谢同学们!我一定改掉自己的缺点,一定继续努力,争取考出好成绩,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待。”后来她在周记里写道:“谢谢老师与同学为我送诗,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自那以后,萱萱自信了很多,学习也努力了,我让她担任“一方空间”管家,果然,她管得不赖;她还经常第一个到校早读,于是我委任她当半学期的早读组长。这下她更积极了,我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进行了表扬,并给她家长发喜报。她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在双班委制的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班级小管家”。
送父母一首赞美诗
正当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她又“旧病复发”。那天,她一个人坐在树下哭,眼睛红得像兔子。
见到我后,她干脆号啕大哭:“老师,他们说我上课违纪得撤职……他们都欺负我……他们还抢了我写的东西……”情绪释放出来也好,我心想:想哭就哭吧!我揩去她脸上的泪水并安抚她,“人非圣贤,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跟老师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帮到你?”
原来,音乐课上老师教了一首《萱草花》,让孩子们回家唱给妈妈听。可萱萱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妈妈了,于是就突发奇想,在音乐课上把歌词写成诗,打算在感恩节送妈妈,结果被同学发现后“举报”了。
了解情况后,我又找音乐老师深度交流,对萱萱协同共育。同时,我开展了感恩节主题班会,并让孩子们在感恩节当天送份“惊喜”给父母——那天放学时分,校门口簇拥着家长们。全体孩子仿佛列队的士兵一般,在校门口一字排开,送上自己亲笔写的小诗,感恩赞美父母的无私付出,外加一个大大的拥抱。家长们怔住了,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动着,妈妈们泪目,爸爸们有的也红了眼眶……
送伙伴一首赞美诗
五年级的萱萱确实进步很大,但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格外需要妈妈的照顾。于是我又一次次通过电话、微信跟萱萱妈沟通,既向她送去孩子进步的表扬喜报,又向她表达了自己对萱萱今后成长的顾虑。五年级下学期,萱萱妈终于把孩子带在身边。
重回妈妈怀抱的萱萱变得阳光、开朗,总给人意外的惊喜:她开启了自己创作诗歌的曼妙旅程。她和小伙伴成立了“七言诗社”,制作了《七言小集》,诗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浪漫、自由、释放天性的梦中国度。每天早晨,萱萱会收到不少写给她的“私人订制”小诗;她呢,也联合诗社成员把自己写的诗送给他们认为班里进步最快的伙伴。
就这样,一些成绩平常、学习努力、进步较快的孩子身边,围着送诗的孩子,送诗的笑眯眯地吟诵,接受诗的红着脸,欣喜又意外地站立着。小吴、小凌、小郑、小韩等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孩子,接受了诗歌的赞赏与鼓励后,一下子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也成了闪亮的星星。中秋节那天,街道文联邀请我们班参加“吾心光明中秋诗会”朗诵表演。萱萱妈也来了,全程参与化妆帮忙。那一天,萱萱像一只蝴蝶,自信地采撷诗意的花朵。
班主任说
教室,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教室的温度,往往会影响学生成长的高度。我深知,要打造一个有爱的班级,一间暖暖的教室,成为一名温暖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个爱阅读、爱生活的人。
一次友人跟我推荐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影片中勇敢而伟大的基丁老师引领少年们创作吟诵诗歌,从而引领学生思考生命与自我,这深深震撼到我并重塑了我对教育的全新认知。它让我懂得:教育的美好是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最好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启迪人思考。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一天也能从写诗诵诗中受到启发,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在班级里做了“诗化育人带班”的小尝试,没想到“写诗、送诗”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每日“候课”模式,“诗生相遇”成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浪漫。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