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雏鹰初鸣

家的 温暖

龙步青云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601班卢彦希(证号2460830)指导老师 施亚君

家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渲染着岁月深处的暖色调。推开那扇熟悉的大门,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外婆制作的青团香气,是家乡院子里那棵老桃树散发的花香,还有和妈妈一起捉鱼的欢笑声。在这个避风港里,我们演绎着爱的故事。

长辈的童年

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

世纪苑校区503班

王梓媛(证号2406847)

指导老师 盛文

我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那长辈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妈妈说,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课文是《下雪了》,下雪时小动物们可爱的举动,她至今都难忘;她会一口气爬上山顶,又从山顶上迎风跑下来;她喜欢去小河里捉小鱼小虾,然后炖着品尝美味;她跟小动物关系密切,爱跟老黄牛聊天,喜欢和小狗追逐,还看小花猫上树上房。

爸爸说他小时候放学回家会去玩泥巴、滚铁环、抽陀螺;他喜欢下河捉螃蟹,喜欢去捉鱼;他会跟着大人去捉巴掌大的绿蚂蚱喂给小狗,除去害虫的同时让小狗吃得欢喜,吃得快乐;他会闲的没事去种仙人掌,大片大片的叶子写满童真;他会去种万寿菊,看“此花开后更无花”的秋菊;他会播下凤仙花的种子,让它长得比童年的自己还要高。

在父母的那个年代,他们喜爱从大自然中获取快乐,爸爸会在树丛里找小虫子,妈妈会在竹林里奔跑嬉戏。我们呢?我们的童年有着玩具、书籍,而长辈们的童年藏在大自然中,更生机。每个年代的童年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但无论哪个年代,童年一定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水果之家

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小学403班

王姝予(证号2406000)

指导老师 陈珍珍

瞧,一只圆“西瓜”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一根“香蕉”趴在桌子前写作业,一个“红苹果”正甜中带酸地唠叨着。这就是我的家——“水果之家”的日常。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西瓜”爸爸。“西瓜”爸爸很懒惰,不爱运动。每当吃完晚饭,他就干坐在自己的“瓜地”里,看电视、刷手机、吃零食。时间一长,爸爸的肚子变圆了,像西瓜一样大。如果爸爸穿着绿衣服,躺在西瓜藤下,与真西瓜一比,说不定真假莫辨。

接下来是我的“苹果”妈妈。我的苹果妈妈“甜中带酸”,经常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有一次我趴在书桌上写作业,妈妈见了,“温柔”地说:“你趴在书桌上写作业,我不会管你,但如果你近视了,我不会陪你去医院的,而且付医疗费也要用你的零花钱。”这句话吓得我赶紧端正坐姿。

最后到我了!我就是那个“香蕉”。我写作业时,总是埋头苦写,不自觉间,腰有点儿弯,这个不良习惯使我脊椎弯曲,好像那根弯弯的香蕉一样。大家可不能像我一样呀!

这就是我的“水果之家”,一个热闹又温馨的家。

桃花依旧

慈溪实验中学706班

孙一乐(证号2402438)

指导老师 韩央妮

三月的天,温婉如水,楼下小区的桃花又开了。

粉嫩的花瓣轻轻摇曳在春风中,那在半空中打转的花叶定是家乡院子里那棵老桃树的使者,唤起我沉睡的记忆。

家乡的院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画卷。每当春回大地,万木复苏,那棵老桃树总是率先吐露芳华,用它那一簇簇粉红的花朵,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儿时的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围绕着桃树转,仰望着那满树的繁花,嗅着那阵阵的花香,数着那柔嫩的片片花瓣。而爷爷总是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宽容。

桃树下,是奶奶精心打理的菜园,那些绿油油的蔬菜,总是在不经意间探出头来,与桃花争艳。奶奶常在闲暇的午后拿着竹篮在菜园里忙碌,她的身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很温馨。我常常跟在她身后,听她讲述那些关于植物的小知识,那些关于生活的智慧。

桃花落尽,果实累累。那挂满枝头的桃子,像是夏天的礼物,一个个饱满而又诱人。我和爸爸便会一起摘桃子,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而我则在桃树下扯着嗓门,伸长了手臂帮他指引那些又大又红的果子。每次那最甜的果子都会在洗净后放进我的小嘴,那是父亲对我无言的爱。

院子的另一边是一棵石榴树和一棵柿子树。石榴树似乎是一种摆设,记忆中它从来没有结过大果子,只有火红色的花和几个不起眼的小石榴。我最喜欢在黄昏时分,坐在墙角的台阶上,赏着夕阳渐渐沉下山梁,看着鸟儿停在柿子树上惬意地偷啄果实,听着蝉鸣此起彼伏,那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宁静。

还有那条小溪,它从院子的一角蜿蜒流过。我曾在那里捉过蝌蚪,捞过小鱼,也曾在那里丢失过心爱的小船,那是一段关于童年的回忆,更是我久别故乡后浓浓的乡情。

桃花依旧每年按时绽放,而我却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棵桃树都会在春天里等我,用它的方式告诉我,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家的温暖永远不会改变。

抓鱼趣事

海曙区集士港镇

广德湖小学401班

杨希文(证号2406047)

指导老师 张盛娜

周末,妈妈与我一起拎着小桶,拿着渔网去附近的小溪里抓鱼。

溪水清清的,溪中的鹅卵石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螺蛳们睡在碧绿的青苔毯子上,懒洋洋地享受着日光浴。而调皮可爱的小鱼,则如箭一般穿梭在石缝之中。

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脱下鞋袜,光着脚丫走进了凉丝丝的溪水中。

我们牵着手走在小溪里。不远处,一条身披彩色鳞甲的小鱼从水面一跃而起,在空中完美地划出一道弧线,又稳稳地落入水中。我跑过去想看小鱼,结果小鱼早就甩甩尾巴游走了,等也不等我一下。

突然,妈妈发现一条食蚊鱼,兴奋地叫了起来。我轻轻地走过去一看,那食蚊鱼披着一身黑色鳞甲,身体只有成人的指甲盖这么长。我俯下身子,屏住呼吸,悄悄地把渔网放在食蚊鱼的下面。“哗”,抓住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抬头一看,妈妈正微笑地看着我呢!

我们抓了许多鱼,提着小桶,满载而归。

那一朵萱草花

宁波滨海新城实验学校401班

唐若虚(证号2461040)

指导老师 黄晓莉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你听,滨海大剧院的舞台上正讲述着一个故事呢!故事很长,透过这个故事,我几乎看完了妈妈的一生。

我看到了妈妈读小学时的样子,原来她也很怕虫子;我看到了妈妈上初中的样子,原来她也长过青春痘;我看到了妈妈备战高考的样子,紧张又忙碌;我看到了妈妈找工作时沮丧的样子;我还看到了爸爸妈妈相遇时浪漫又美好的样子。可是我亲爱的妈妈,她怎么突然就变老了,老得我都认不出来了——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我好想冲上去扶着她,我大声喊着,可是她听不见。

我还看到了我自己,我长大了,我结婚了,我生娃了,我很幸福。可是,妈妈老了……

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妈妈那句清脆的喊声:“叨叨,快跟我一起去姥姥家!”时光啊,你慢一点,请把年轻的妈妈还给我。

我轻轻擦了擦眼角,耳边回荡着的依然是那首《萱草花》:如果有一天,懂了忧伤,想着它就会有好梦一场……

滨海的故事还在上演,盛放在校园里的那朵萱草花,也久久地在我心中弥散着芬芳。

外婆的青团子

慈溪实验中学708班

马雨婷(证号2402460)

指导老师 张影

清明节前后,外婆家附近的空气里总是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艾草香。矮矮的艾草,姗姗然立在墙角,立在田中,散发着香气。

每次到外婆家,我总能看到外婆弯着腰,摘下艾草最嫩的叶子,为的是给我们做青团吃。

小时候,我认为外婆做的艾青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甜甜的,糯糯的,软软的。小巧玲珑的一个青团子,总能被我一口咬进嘴里,浓浓的艾香与甜甜的豆沙交织在一起。在我吃的时候,外婆也总是慈祥地看着我笑……

时光渐渐逝去,外婆渐渐地老了。妈妈便把外婆接到了我们家。这样,我们回老家的次数就更少了。

现在,妈妈也会做青团了,她会按照外婆的指示把艾草磨碎,混上糯米粉。我吃过,也很甜,清香依旧,但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

清明节又到了,这次我们带外婆回了老家,看得出来,外婆很高兴。我四处走走看看,模模糊糊地回忆起我小时候玩耍的场景。

想着想着,天渐渐暗了下来,外婆又做好了青团,咬下去,浓浓的家乡味沁人心脾。

妈妈的“强迫症”

海曙区高桥镇望春小学505班

周子轩(证号2406382)

指导老师 王科颖

心理老师说强迫症是一种病,那么我的妈妈一定是患了这种病。

说起她的“强迫症”,在我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哪里拿的东西必须放回原位,每天早上必须喝一杯牛奶。

当我在托管班里完成了作业,也仔仔细细地检查过后,到了妈妈手里,她的“强迫症”就犯了,比如:写的字不够好看,要重写;抄词语要字字对齐。让我最倍感煎熬的是课文背诵打卡,不论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我有停顿,妈妈就会毫不犹豫地说:“重来!”即使没停顿,她也会说:“没感情,重来!”“啊!啊!啊!”每次我的申诉都被她熟视无睹,最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来。

妈妈的“强迫症”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作业再多也得当天完成,就算我用“钞”能力贿赂她,妈妈也不为所动。

虽然妈妈的“强迫症”折磨着我,但谁说没有好处呢?我的那么多奖状,还不都是得益于妈妈的“强迫症”,在她的精益求精的要求下才能一张张顺利拿到。我要感谢我的“强迫症”妈妈。

有趣的辈分

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505班

蒋梓晴(证号2405936)

指导老师 何玲芳

今天,妈妈带我去跟她的朋友们聚餐,其中有好几个阿姨都是我熟悉的:华丽阿姨是妈妈的好闺蜜,保华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月梅阿姨是妈妈的好同事……正当我跟这几位阿姨聊天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桌有人在叫我。我扭头一看,是一位我不认识的有点上了年纪的大姨。我刚想喊“大姨好”,旁边的妈妈却悄悄地对我说:“那位阿姨按辈分要叫我姑姑,那么跟你同辈,你应该叫她姐姐。”“什么?”我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那位阿姨,窘迫地喊了一声,“姐姐好。”

这时一位年轻的哥哥朝我走过来,笑着跟我打招呼:“哟!梓晴长得这么高啦!你小时候才到我这呢!”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一下。看到我一脸惊愕,妈妈连忙提醒我:“那是我远方的小叔叔,你要叫外公。”“啊,这外公也太年轻了吧。”我惊呼。

话音刚落,一个看着五六岁样子的小姑娘正朝着我笑,我心想:这个要叫她妹妹吧!可是,我刚准备开口,妈妈又说了一句让我不可思议的话:“这是你爸爸老家的堂妹,你要叫小姑。”“什么?!”我望着这位梳着马尾辫,头戴小红花发卡的小妹妹,又一次被震惊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吃饭时所遇到的情景,感叹中国的辈分真是太有趣了!

组稿老师 刘高升

2024-04-23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9042.html 1 3 家的 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