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信任串起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孩子们写给刘善娜的信。

刘善娜和孩子们在一起。

名师,是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教学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反映出他们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智慧。“名师面对面·名师悟道”,听名师们讲他们的教育故事。

主持人 记者 王伟 整理

本期嘉宾 刘善娜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

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真心的故事

我决定在儿童节当天给全班62名学生每人送一张贺卡。十几年前的奉化农村,想要一口气买到几十张贺卡并不容易,我跑了几家店,托了几个店主,终于凑齐了贺卡,又花了几十个夜晚在台灯下认认真真地写。每一张贺卡上都写满了我对学生的印象、未来的期望、彼此之间的故事。我的先生问我:“你写这些东西又没有什么报酬,为什么要这么用心?”

我说:“这种不能量化的付出,是可以收获真心的。”

送出贺卡的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真心”。

几个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神神秘秘地蒙上我的眼睛,又领着我从一幢教学楼走到另一幢教学楼。等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整个教室已经布置成晚会的样子,中间摆了一个大蛋糕,还有饮料和气球,同学们说要给我过生日。可我的生日明明在下半年,他们说到时候已经毕业了,所以必须提前帮我过。

对于那天的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办那场晚会的费用是大家一起凑的,每个人大概要分摊2-3元钱,对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来说,这还真不是一笔小钱。

在农村小学教书的时候,我的家完全是向学生开放的。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没有时间管孩子,学生的学习习惯令人很担忧,我就在每天晚饭后把学生叫到家里来,饭桌一收拾就成了学生们的书桌,小型的晚自习和学生互助小组就出现了,去得多了,我的家对那些学生来说跟自己的家一般。有些女生写完作业还不肯走,大家就会一起钻在被窝里聊天,聊开心了才散。

我喜欢这样的“真心”。

那年6月,我们班要去帮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实现微心愿。一想到他们临近毕业,我心里一酸,于是我说:“我也有心愿。你们也得满足我一下!”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教书的日子to刘善娜”里给自己拟了5个微心愿,请同学们帮我实现。其中一个心愿是:毕业季那天,写一封信给我。

我把这个心愿写在了最后,我预设愿意写信的人肯定很少,期末复习阶段作业很多,写一封信既麻烦又费时。

没想到,一周后,我收到了17封长信。

“细细长长的瓜子脸,厚厚的刘海,显嫩的丸子头,粉粉的两腮,标标准准的一个美人坯子,但是我们更喜欢你的内在,端庄、大方、淑女、倾国倾城、小鸟依人、眉目清秀。就在去年,您还当上了特级教师,这是响当当的名声呀!您的著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还是热销书。也希望您继续努力!”

“我们都知道,您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办公室中有许多好吃的,有时候,来问您一道题,您就会给我一些吃的,我们有时候都会开玩笑说‘刘老师把我养胖了’。”

“如此有幸,于千万人中相遇刘老师。”

……

全班同学还特地为我手绘了一张奖状。奖状上写着:为表扬您对我们含辛茹苦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特授予您“全能教师”。特发此证,以资鼓励!有效期永久。

学生们愿意写信的关键还是因为我们之间有故事。我相信教育者首先要与学生建立爱的链接,再去琢磨教学技巧,因为教育不是一件功利的事,不该由那些量化的“成果”来评价。我想,爱与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教育的基础,甚至比一节精彩的课更重要。

日志里的故事

家长们遇到“搞不定”的事情时喜欢来找我,在他们的眼中,我不只是数学教师,更是半个班主任。

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都会建立一个数学学科的专属微信群——某班数学部落。除此之外,我从2009年开始写教学日志,坚持至今。一开始,发布在QQ空间里,几年后转移阵地至微信公众号。

一开始,我的教学日志内容很杂,有课堂小故事,有班主任工作,甚至连教室里如何摆放卫生工具都会记录下来。但很快,我就收获了第一批粉丝——学生家长。

家长们会看,还会在下面留言,他们想要通过这些日志来近距离触摸孩子的世界。虽然我为此多花了不少时间,变得很忙,但家长的配合度非常高,家校合作到达了一种很好的状态。因为家长们通过日志知道了我每天在做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在做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总有一些时候需要外出培训,有时候甚至是长时间的外出,不得不请其他老师来代班,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孩子们的学习还是家长的理解,都容易出现问题。我的教学日志,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一年,我需要参加省领雁工程脱产培训2个月,当时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外出之前,我选择部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的孩子,一个个家访,与家长和孩子们面对面沟通。告诉他们,老师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教学生而去学习的,老师会把每一天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写在教学日记里,他们都能看到,希望同学们也能和老师一样,努力学习,共同分享。同时,我也通过教学日志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家长和学生接下来的安排,约定一起努力。同时,也告诉他们有别的老师来教他们,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如果发现了其他老师的优点,也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吸收。

那两个月里,我写了6万多字的日志,记录下每天的学习和收获,回复孩子和家长的留言。每到孩子们上电脑课的时候,我会打开电脑,一个个QQ头像就会亮起来,我们会打招呼,做简单交流,孩子们会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等。

因为有提前的充分沟通和教学日志的存在,那两个月不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还觉得孩子们变得更乖了。

坚持写教学日志,对我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因为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记录,就一定会去自觉地改进日常的教学行为,从备课、上课到作业,相当于一个闭环式的思考路径。因为做得好才能写得好,所以在上课前期要有一定的思考。这种自发性的记录,不仅改变我日常的教学思路,它还推动我的自发阅读。比如一节课,备完之后还要想:我这样设计对不对?有没有哪一位老师也是如此思考?这样的想法,大概有多少老师会认可?或者说已经有多少类似的成果?或关于这一点,别人有什么样的想法?

由于教学日志是在公开平台上发表的,相当于我过上了半透明的教学生活。家长和同行透过教学日志,可以看到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到孩子在学校里面接受怎样的数学教育,经历着怎样的学习活动。当然,因为我会在日志里写清楚很多东西,比如探究性作业的意义,为什么要做探究性作业,为什么假期里要让同学们说题等,他们也会更多地理解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子做,老师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多大的助推力。

随着时间的累积,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家校合力也发挥到极致。

从2009年开始系统记录,这15年来我出版了4本教学日志,一百万字。其中,《爱上我的课堂——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成为“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上榜的20本教育类书籍之一。

2024-04-19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8218.html 1 3 爱与信任串起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