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宁波市教育局为中小学生特别打造了“院士开讲啦”栏目,同学们从中接触前沿科技,对话科学大家,感悟科学家精神。
2024年4月21日,“院士开讲啦”精彩继续!首位宁波自主培养的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杜时贵,将带同学们走进“滑坡地质灾害防控”的世界。□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1984年—2024年,近40年的时间里,杜时贵始终坚持研究一件事情:岩体内滑移面抗剪强度(简称抗剪强度)。所谓抗剪强度,是指材料产生剪断时的极限强度,也是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核心技术。
近40年的研究,杜院士将岩石当成了“宝贝”,他说摸透它、用好它,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反之,也会带来无可挽回的重大事故和灾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岩石内部包含着许多裂纹、节理、断层、夹层和晶体间的滑动面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电工程、坡坝、巷道等的建设,都需要对岩石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在我国的工程建设朝着“深空”“深地”“深海”发展的今天和未来,更加考验着岩石力学的创新性研究。
为了弄清楚岩石的抗剪强度,杜时贵一次次头顶烈日、脚踩泥泞赴旷野山川勘察,采集数据,进行研究。粗糙度系数是抗剪强度的关键参数,原来获取这一参数,国际上使用的都是经验估算法,杜时贵经过8年摸索,发明了简易纵剖面仪,之后,又有了JRC系列测量仪。抗剪强度的理论、技术、装备、工程因为他的研究有了系统性突破,而我们可以感知的是,在黄河小浪底水库、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等诸多国家和省重点工程中,杜院士的研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科技成果特等、一等奖9项(均排名1),杜时贵说:“获奖并不是目的,科研成果被应用,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4月21日(本周日)上午,“院士开讲啦”现场,同学们可以聆听杜院士和他团队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岩石研究和滑坡地质灾害防控中所做的种种研究和应用。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4月21日(周日)9:30—11:00
活动地点: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钱湖南路928号)
主讲嘉宾:杜时贵,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工程地质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九届中国科协委员,四、五、六届致公党浙江省副主委,八、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6月生,浙江东阳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岩体内滑移面抗剪强度(简称抗剪强度)研究,在抗剪强度理论、技术、装备、工程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将抗剪强度从经验获取发展到精确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