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弱化 均衡教育功不可没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报名就要开始了,照例,又到了“学区房”的成交旺季。

宁波的“学区房”还热吗?告诉你,已经降温了。除了成交量减少,降幅也不小,也就是说,在宁波,“学区房”的概念正在日益弱化。

(4月17日《宁波晚报》)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些年“学区房”的价格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尤其是在大城市,众多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名校、重点学校的学额,不惜花重金买一套“学区房”,待孩子毕业,又加价转卖给别人,于是,“学区房”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出现了一套老破小的“学区房”出价8万甚至10万一平米的天价。反过来,“学区房”的疯狂又加剧了应试教育,两者相互捆绑,其非理性的发展既伤害了教育,也扰乱了房产市场,祸害无穷。

如今宁波“学区房”的价格大幅下跌,如青藤书院学区内的尚江府、云水湾等小区,今年3月较去年同期普遍下跌了50万元-60万元,原因除了调控政策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总体行情的不景气之外,还有一点是得益于这几年宁波的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随着集团化办学在宁波日益推进,不少过去家长眼中的“头部”中小学都有了多个校区,这意味着过去汇集在单一总部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今也有机会被分配到不同校区。

众所周知,“学区房”价格的一路狂奔,其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在同一座城市内的重点校和普通校,两者的校舍设施、办学条件等都差不多,其最大的差别在于师资力量的配备,所谓的不均衡主要指名师多集中在重点校,普通校则相对缺乏。推进集团化办学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弭平名校和普通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

以镇海区为例,该区采用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建立了“五同四共”管理体系,即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同体;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

譬如仁爱中学与九龙湖中学实现集团化办学后,为加强九龙湖分校的师资力量,在教师调配时,适当向分校倾斜:新招聘的28名教师,大部分留在本部校区培养;将教龄5年及以上的骨干教师分配到分校。两个校区的教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实现了师资力量双向良性流通,提升了分校的师资力量。

集团化办学的最大成效就是打破了学校间、区域间的办学壁垒,破除了不少家长的“偏见”,减少了家长的教育焦虑,这才出现了“学区房”的概念开始走弱的喜人现象。这正是大家乐见的,同时也希望宁波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宁波教育的力量。李太牧

2024-04-19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8201.html 1 3 “学区房”弱化 均衡教育功不可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