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很多宁波人有震感。地震发生时,正值宁波中小学生的早自习时间。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快速进行有序疏散,其间发生了许多温暖的瞬间。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钟婷婷 马亭亭 万建刚 陈嫣然
“一个都不能少”
老师迅速背起腿脚不便的学生
“当时,学生都在指引下有秩序地撤离,我正要往操场跑,突然想起班上还有两个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便立刻和另一个老师一起冲进教室,背他们下楼。”海曙外国语学校的体育老师李纪帅说,到了操场才发现,自己全身都湿透了,一问,背上这孩子居然有150斤。
“当时都没来得及感受重量,一心想把学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李纪帅说,碰到这样的情况,相信所有老师都会这么做。
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子陵校区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上午8:00左右,该校师生们正专心投入到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政教主任赵明帮当时在行政办公楼3楼,他感到一阵头晕,便想起来喝点水。突然间,办公室的日光灯摇摆不定。经过一瞬间的惊愕,他和对面老师不约而同地说“是不是地震了”。两人迅速走出办公室。
在老师们的果断组织下,每个班级立即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启动了紧急疏散程序。大约3分钟后,全校师生全部集结在操场上,安全地远离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
“七年级有个学生行动不太方便,是班主任应梦佳和副班主任韩赟云两位老师一起把他抬下来的。这令我们非常感动。”赵明帮告诉记者,此次地震紧急疏散得迅速、有序,正是平时演练成果的最好检验。七年级两位老师的行为,更是值得表扬和点赞。
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的老师也在震感来袭时,迅速带着学生撤离至操场,并认真清点人数,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九个年级近2000名在校师生,在五分钟之内全部跑到了操场避险。该校党支部书记郑燕说,每年5月、10月都是学校的主题安全月,学校都会组织集体学习和主题班队课,开展师生共学活动,“这次大家反应很快,行动迅速,和平时的安全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个男生架起同学一起撤离
幼儿园萌娃跟老师说“一起走”
上午8:00,宁波市曙光中学东校区教师感受到震感,学校第一时间拉响了避险警报,各班上课的教师立刻停止教学活动,迅速组织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撤离教学楼。师生们安全抵达操场,整个过程用时2分30秒。
其中,初一18班的一名学生因腿部受伤,行动不便,当警报响起时,班上三名男生迅速架起这个受伤的同学直奔操场,危急时刻展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风貌。班主任戴亚飞说,日常教学中很注重安全教育,“多一次安全教育,就多一分安全保障。千般呵护,万般照顾,不如教会自我保护。”
当天,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前幼儿园观城中心分园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各自教室里进行晨间活动。临近8点,大五班的施燕舞老师发现教室里的吊灯在轻轻摇晃,紧跟着办公桌也有晃动,“是地震!”
“抱着头趴下!”所有班级老师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平日演练的要求,安排孩子们找到安全点抱头趴下,等到震感减弱,再迅速进行疏散,不断提醒孩子们“疏散时靠墙根走”。
有老师说,在疏散那一刻,班级里有男孩子竟然拉着自己的手说,“老师,我们一起走,一起走”,“在危险来临的那一刻,这种‘你的眼中有我,我的心中有你’的师生情感,真的让我好感动。”
学校第一时间拉响警报
最快班级仅用30余秒就安全撤离
“当时发现震感后,我马上拿起话筒通知所有班主任回到自己教室,进行疏散。”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华光校区的大队辅导员徐诗怡说,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学校组织开展紧急疏散。校长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对防震要求进行部署,引导各班学生利用教室课桌先进行防震躲避。在震感减弱后,各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有序地从教室撤离,到达操场。整个疏散过程只花了2分钟左右。
“因为学校每个月都会进行各种主题的应急演练,在疏散过程中,同学们还是比较冷静的,都能按照预定的路线快速前进。”徐诗怡说,同学们还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利用书本或书包护住头部,以防坠落物的伤害。在到达安全区域后,同学们迅速集合,安静地等待下一步指示。
感知到震感的第一时间,鄞州区惠风书院的教师们反应迅速,立即通知学生们保持镇定,向空旷区域撤离。在撤离过程中,教师们走在最后,确保教室中不遗漏一人。
得益于学校平时对应急知识的普及,全体师生均安全到达学校指定的空旷区域集合,其中最快的班级仅仅用时30余秒就从4楼撤离到了空旷地带。
以此为契机,该校还进一步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讲解地震知识、演示应急逃生技巧等方式,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上午8点06分,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警报铃声响起。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迅速跑出教室,按指定路线快速撤离教学楼。
当天早晨8点左右,在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在四楼的六年级两个班的老师突然带着学生们直奔操场。随后,学校工作群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师生到学校开阔地操场集合。平时的逃生演练在此时起到了关键作用,约4分钟的时间,全校1000多名师生安全到达学校操场。
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教师胡益沣告诉记者,学生们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震感,但老师们感受到了“眩晕”,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安排全体学生疏散至操场。“这是一场真实的演练,全校1308名师生仅用时3分13秒全部安全疏散到运动场。”胡益沣说,宁可预判错误,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后来看到新闻,果然是地震。幸好学校在最短时间内作出了反应,这也是对学生最好的安全教育。”
“我们教室在五楼,当时刚开始上英语课,突然感觉晃了一下。”宁波中学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上个月学校刚组织过一次应急消防演练,所以英语老师立马就组织我们按照之前的路线下楼。她让同学们全部撤离后,自己才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