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授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芦盼老师上《威尼斯的小艇》。

小组讨论。

■“双新”下的镇海课堂②

强教必先强师,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呈现在课堂。这两年,伴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新时代教师新基本功”的观点频频出现。基础教育质量过硬的镇海,提出了教师“新教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当新形势下“新教学素养”要求遇上具有镇海特色的“三有三声”生命成长型课堂,如今的镇海课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最近,记者走进镇海的中小学课堂,试图呈现一二。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记者听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

南京、北京、哈尔滨……伴随着同学们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旅行感受,芦盼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用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创设“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学习情境,把同学们带入了关于旅行的美好体验之中。

“除了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其实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早就跟着课本在旅行了。想不想回忆一下我们都跟着课本去哪里旅行过了呢?”

伴随着异口同声的“想”,芦老师通过播放课件,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曾经走进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金华的双龙洞和鸟的天堂。“今天我们要继续跟着课本去旅行,开启环球之旅新篇章。在第七单元中,我们会来到威尼斯,欣赏水城的风光,会去荷兰,领略牧场之国的魅力,还要去金字塔一探究竟……”

这是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504班的一堂语文课,当天上的课文是《威尼斯的小艇》。芦盼老师通过课前引入,让同学们很快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旅行这一情境中。之后,师生通过反馈预学单,梳理文脉;圈画关键信息,提取“小艇特征”;扣词品读,感受“船夫技艺高超”;以及制作城市名片、撰写旅行小记、云游体验解说等驱动式任务,层层递进完成了“水城印象游”“水城进阶游”和“水城深度游”。

其中的“云游水城”,芦老师通过一则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地体验到了威尼斯小艇在水上穿梭自如、两边建筑飞一般倒退的景象,身临其境地感受威尼斯的别样风情。

整堂课上,同学们思维活跃。老师讲解时,课堂寂静无声,小组讨论时,“嗡嗡”声不断,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都是齐刷刷举起的小手……

教师访谈

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才能更好地输出

“新课标要求老师努力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阅读经验对接,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能力铺垫。我今天的课堂有意识地对接他们上一学期国内旅游的学习,创设了情境开放式的、学生能够投入其中的活动。之后,又通过设置印象游、进阶游、深度游三个情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带同学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工作第九年的芦老师说,自己这些年来从未停止过学习培训和成长的步伐。从学校的教师研修、片区的抱团成长,到成为镇海区的名师工作室学员,再到成为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学员,不断地学习让她领悟了新课标任务群提出的教学新要求,并有意识地夯实自己在新形势下的新基本功,推进情境化任务驱动型的课堂、即时评价的生成、数字化素养的提升等。

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这几年在研训工作中一直坚持以培育教师“新教学素养”为主题,引领教师探索“生命成长型”课堂打造,镇海的课堂因此具有颇多共同性。

芦老师特别讲到了教师数字化素养在当下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学校在两年前引进了一个全智能录课平台,老师可以预约录课,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课堂的形态,比如这堂课老师讲了多少时间、学生讲了多少时间,互动时间有多少,学生的活跃度如何等。根据此,老师们可以在研修中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芦老师参加过镇海区首届“技术+学科融合型骨干培训班”,探究学习如何运用希沃软件来提升课堂呈现,后来,她还成了这个培训班的导师。

这些学习和研究,让她如今的语文课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记者听课

初二语文跨学科学习:走近镇海籍科学家

新课标下,各门课程需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镇海区立人中学语文组于是开展了“灼灼其华,悠悠流芳”为主题的走近镇海籍科学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从上学期开始,本学期进入收官阶段——科学家风采小册班级评选,这是对上学期“赞·小册流芳”科学家风采小册设计制作活动之后的评价完善。

当语文老师钟方圆走进8B2班时,同学们已经在桌上放好了各小组的作品。这是在前期阅读、采访、新闻写作、诗歌创作、朗诵等活动基础上,各小组编辑、制作的科学家风采小册初稿。

整个班级分成6个小组,这堂课主要完成一项任务:对各小组的小册初稿进行初评和终评,来推选出最能代表班级的优胜作品,修改完善后进行印刷。钟老师通过PPT带大家回顾了前期活动以后,课堂立即进入了互评,即小册初评环节。这个环节,6个小组分别给除了自己小组的其他小组打分,最后统计综合得分,淘汰掉排名靠后的两个小组,晋级的四个小组进入终评环节。

终评需要各个小组在讨论各自设计的优缺点以后,派出代表上台陈述,而之前被淘汰的两个小组成为评委组,负责提问和评分。面对评委的提问,陈述人需要进行答辩,或者提出解决办法。

整堂课仿佛一场晋级赛,这是以学生为主的一堂课,老师更像一个主持人,起到串场、引导和总结的作用。同学们感慨,以前只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各类晋级比赛,没想到这次是亲身感受了,小组讨论时的集思广益、上台陈述时的紧张忐忑、答辩时的据理力争,个中滋味都体验了一回。

当然,经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甬籍科学家,尤其是自己采访过的叶继春博士,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课堂上曾经学过的新闻采访和写作,变成了一次真实的学习和任务,为了完成采访和新闻写作,他们需要提前查阅资料、列出提纲、做好准备,采访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回来以后再完成新闻写作、诗歌创作、宣传册制作等。

钟老师介绍,这次跨学科主题学习,同学们用了8个课时,所跨学科涉及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美术、信息科技、综合实践等。

教师访谈

素养立意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以前的语文教学,侧重于教给孩子们语文知识,现在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如何让孩子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素养立意。”说起这两年课堂的变化,钟方圆老师如此概括。

为什么新课标要求安排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学习?这与当下爆炸式增长的知识系统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学习任务,达成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通过各阶段学习任务之间的整体性和层递性特点,实现学生多种素养和能力的整体发展。

素养立意的确立,带来了课堂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钟老师看来,新形势新课堂下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致的能力。每一个阶段都用一种评价方式辅助,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又一次产生学习,就比如这次的“科学家风采”小册班级评比,涉及自评、互评和师评,角度多元的评价形成了发展性评价。这个过程中,教师整合多方资源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024-04-02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6049.html 1 3 从传授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