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佳作凝成9本笔记 她帮学生克服“写作恐惧”

李芸霞

李芸霞和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第一篇得以发表的习作。

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最“头疼”的事情,但李芸霞老师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在宁波市孙文英小学任教29年,李芸霞把学生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作文都收藏了起来,贴在笔记本上。学生29年的佳作,凝结成了沉甸甸的9本笔记本,这也是她最引以为傲的教学成果。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人物介绍

李芸霞

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海曙区教坛新秀

海曙区优秀班主任

推荐理由

她是语文老师,她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对写作的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近30年如一日地指导学生写作。在她的班级里,没有“怕写作”的学生。她却说,“写作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幸福的人。”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 她鼓励他们积极投稿

1999年,李芸霞刚入行没几年,宁波晚报开始招募小记者。她意识到: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提升信心。于是,她便鼓励班上的学生积极投稿。

时隔二十多年,李芸霞依然记得第一篇刊登的作文,题为《外国老师给我上课》,是一个一年级学生的习作。“看到学生的手写稿,变成了铅字,整齐地印刷在报纸上,别提学生了,连我都兴奋不已。”说着这些故事,李芸霞的眼里满是幸福。她总是让学生把准备投稿的习作,认认真真地誊抄到稿纸上。一笔一画,都写下了对发表的期待。

李芸霞记得,当时报社的位置在永寿街,离学校不远。虽然用邮寄的方式也能寄到,但是耗时较长,要两三天才能寄到。所以她总是抽出时间,蹬着脚踏车,走街串巷,郑重地把孩子们的习作交到编辑部。

每次李芸霞收到报纸,都会第一时间查看小记者的作文版面。如果发现报纸上刊登了学生的习作,她就会把报纸带到班级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作文。全班同学都会向小作者投去羡慕的目光,而那位小作者的脸总是红扑扑的,难掩笑意。

二十多年来,一篇篇学生习作发表,一个个学生从“怕写作”变成了“爱写作”。她把每一篇发表的作文都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悉心珍藏。

“你看,这是一年级学生的作品,很短,却富有童心,这小小的豆腐块承载了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李芸霞指着剪报集里的一篇篇习作说道。她记得每一篇习作背后的故事,甚至还记得哪一篇习作修改了多少遍,记得作品发表后孩子天真又自豪的笑脸,“其实,获得发表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们对写作产生兴趣,为他们打下语文基础,这才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乐于见到的事情。”

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 她帮着一起找素材

说到写作文,最困扰学生的问题莫过于“写什么”。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这对本身就爱好写作、善于寻找题材的李芸霞来说并不是难事。

李芸霞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她正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一只小鸟突然飞了进来。学生们东张西望,注意力早就被这只小鸟带跑了。李芸霞没有强行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索性让他们尽情地看这只小鸟,观察它飞翔的姿态、飞行的轨迹。然后,布置了一篇课堂随笔,让大家写写这位“不速之客”。孩子们个个来了精神,看看小鸟,然后认真写作。

还有一次,一只虫子停在了电脑屏幕上,它的触角正好落在了调整课件“后一页”的按钮上。所以孩子们看到课件不停地翻页,李芸霞不知所以,用鼠标拼命点着“前一页”,课堂上发出了爆笑声。在李芸霞的提议下,那天的课堂,被很多学生写进了习作中,一场场“人虫大战”在作文本上演。

“生活处处有素材,孩子们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丝毫不觉得一篇小几百字的习作需要‘硬憋’才能写出来。”李芸霞说,当学生养成了记录生活的习惯后,他们就会自发地去观察生活,随时随地进行写作。长此以往,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对他们而言就不是难事。

怎样让孩子对文字有敬畏感? 她带着他们反复打磨

一篇作文,一口气写完就可以交差了吗?当然不是。在李芸霞的教学观念里,改作文和写作文同等重要。“用什么样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优美,怎样改变用词,能让意思表达更加精准,这些都是在反复打磨后习得的。”李芸霞认为,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会对文字产生敬畏感,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

李芸霞把班上的四十来个学生分成五组,每天放学后,留一组学生“面批”作文,保证每个学生每个礼拜都有和她一对一交流作文的机会。当一篇作文达到了她的要求时,她会在作文纸上写下“可抄进”这三个字。学生们往往会如获至宝,这意味着这篇作文可以被正式抄入作文本。

当然,李芸霞也会遇到在写作方面确有困难的学生。她记得有个女孩子,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要求的作文字数是300字,她却只能写百来字,而且文章里有大量的错别字关。李芸霞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孩子每天默写相关字词,消灭错别字。另一方面,她会在学生写的句子里,前、后、中间处都加上括号,一边引导她写作时眼前有画面,一边在括号处进行扩写。

慢慢地,这个学生自己就能意识到,她以前写的作文只有“枝干”,没有细节就打动不了人。等她毕业的时候,她的作文水平足以达到“优秀”的水准了。

任教29年。李芸霞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她对文字的认真和对写作的执着从来没有变过。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毕业后,都会告诉她,“李老师,以前你给我们做的那些‘规矩’,真的很有用,让我们养成了很好的写作习惯。”这是李芸霞最自豪也是最欣慰的时刻。

“小学只有六年,但人文底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李芸霞说,文字曾数次治愈过她。她希望,写作不仅能带给学生们好的语文成绩,还能让学生热爱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

2024-03-22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4908.html 1 3 29年佳作凝成9本笔记 她帮学生克服“写作恐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