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设置 不可盲目追“爆款”

近两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的“撤”与“立”方面动作频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存在“一哄而上”追热门,重招生效果轻就业引导,部分专业设置较为随意、缺乏科学严密论证等问题。

(2月28日《工人日报》)

随着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新的行业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崛起,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然而,这也让传统的专业设置显得滞后,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结果导致一些高职院校重招生效果轻就业引导,在专业设置上陷入了一哄而上追“爆款”的怪圈。

教育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它关乎一个个鲜活人才的未来与梦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是盲目追随市场潮流的“爆款”产品,而应该是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的一片“沃土”,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也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整体需求。专业设置的广度和宽度,应如同树木的根系,既要扎根于深厚的土壤,也要枝繁叶茂,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广阔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面向市场招生的需要,专业名称的吸引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专业更具竞争力。专业设置的加减法,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摒弃短视和功利的心态,坚持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基本原则。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市场调研,紧密结合新经济业态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为专业设置提供有力依据。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宋波

2024-03-0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2966.html 1 3 院校专业设置 不可盲目追“爆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