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在你踏上离别的火车,那一刻我只顾着流泪,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1月16日,宁波支教老师谢梦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支教结束时,同学们集体起立唱《别知己》的视频,师生之间含泪告别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凉山的送别,是需要欢歌热舞的”
谢梦淋是宁波市咸祥中学的化学教师。2022年8月19日,受宁波市教育局选派,谢梦淋接过甬凉对口协作的教育接力棒,在距离家乡2000多公里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中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如今,谢老师工作期满,到了告别的时刻。
同学们说:“凉山的送别,是需要欢歌热舞的。”1月14日,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为谢老师准备了一个隆重的欢送活动。
同学们念着自己写的诗歌,唱着各式各样的歌曲,跳着令人惊喜的民族舞蹈,最让谢老师触动的是,全班60位同学都穿上了当地的民族服饰。同学们还给谢老师戴上了彝族的英雄带,拉着她,一起载歌载舞。
活动结束后,学生代表用双手奉上一本沉甸甸的活页本,那是全体学生写给谢老师的信。在同学们的信中,看到了谢老师在他们心中的模样,读出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小芳(化名)说:“您的声音如此温柔,当然,您的性格也很温柔。我真的觉得自己挺笨的,但您从来不会说我们笨,即使一道题反反复复地讲,您也不会不耐烦。”
昂根说:“老师,你的眼里有光,炙热又充满希望,像个太阳般带去了温暖,驱散了很多不快……”
化学课代表沙马马华写道:“您回去后还会回来看我们吗?这路途也挺遥远的,您若来不了,那就我去,我会好好学习,争取去浙江,去看望您。”
……
一起学习如何告别,愿他日顶峰再见
这些信,从凉山到成都的火车上,谢老师看了一路,一边看一边擦泪。
她想起了最后一堂课时,自己和同学们都忍不住哭了,他们一起学习如何告别,愿他日顶峰再见。她对同学们说:“有一些告别,不是再见,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甚至有同学可能会为了再见我一面,就走出这个大山,来到宁波,来到浙江。我会在宁波静静地等待你们,你们只要跟我说一声‘老师我来了’,就可以了。”
她还给每个学生分发了喜糖和送别礼物。原来,谢老师要结婚了!“原本计划在去年过年时举办婚礼,为了圆我的支教梦,我先生已经等了我一年,一直在等着我回去,今年过年我们要办婚礼了。”谢老师笑着说。
“从陌生到熟知。我一直觉得人生的每一场遇见,每一次选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他们说我跨越千里来凉山,是件非常勇敢的事情。我想告诉同学们:你们身上也有着不一样的勇气!”谢老师感慨。
故事2
“老师,记得回来看看”
“支”短情长孩子们依依不舍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虞杰)1月18日晚,期末考试刚结束,位于四川凉山州的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室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一曲《别知己》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原来,这是23级旅游专业甬凉合作班的孩子,正在为即将结束支教任务的两位宁波教师准备的一场主题班会。舞台上,同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载歌载舞。舞台下,师生互诉衷肠,歌声、笑声、哭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离别的重奏。此刻,盐源寒风刺骨,但因为这群质朴可爱的孩子,这里变得很不一样。
2022年8月,来自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的洪骋老师和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的郑科艳老师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的身份,跨越千里,来到了海拔2500米的盐源,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教育帮扶工作。
两名宁波支教教师分别担任盐源职中的教务主任和德育主任,和当地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结束帮扶工作之际,同学们自发组织了这次主题班会。现场,同学们不仅为两位老师演唱了多首彝族歌曲,还教老师们跳彝族舞蹈。班会的最后,同学们献上亲手制作的礼物,向老师们表达由衷的尊敬和真挚的感激。望着礼物上每一位同学的手指印,两位老师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班上的孩子都很喜欢两位支教老师,也很舍不得。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并为老师送去节日的祝福。”甬凉合作班的班主任陈萱老师动情地说。
“虽然支教工作即将结束,但我会牵挂着盐源和这里的孩子们。回到原岗位,我也会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郑科艳老师说。
教育理想的模样,是师生在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据悉,两名支教教师在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已获得了“盐源县综合教育帮扶干部人才”“凉山州教育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未来,洪骋和郑科艳老师会延续“组团式”帮扶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宁波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