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鄞州区横溪镇,提起镇中心卫生院五官科的任明医生,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从青涩的卫校毕业生,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任明从纷杂的日常病痛中,为乡亲们筛出许多关乎性命的重疾,也化解了数不清的小病之苦。他将三十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从小医生到顶梁柱 他与卫生院共同成长
1994年,从宁波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任明便来到了横溪镇中心卫生院。“当初科室就一名医生,每天门诊也就十几个人次。”任明回忆道,条件的简陋并未消磨他的热情,反而坚定了他扎根基层的决心。
如今,科室已发展成为拥有3名医生、2名专科治疗护士的成熟团队,日门诊量超百人次,成为医院的重点科室。诊疗设备也从最初的一台裂隙灯,发展到拥有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眼底照相仪、干眼治疗仪、眼B超、耳鼻喉科内镜系统等先进设备。
任明本人,也如同这科室一样,在岁月的磨砺中,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基层医院为数不多的主任医师,成了科室的顶梁柱。
硬拉着同村乡亲去检查 他帮对方“捡回一条命”
基层医生面对的病种繁杂,更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份敢于负责的担当。十多年前的那次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那时,一位同村患者颈部肿块多次治疗未见好转。偶遇任明时,任明敏锐地察觉到异常,高度怀疑问题出在鼻咽部。任明硬拉着他去检查,鼻内镜和CT检查后,立即为其进行了活检。病理报告证实了任明的判断:鼻咽鳞状细胞癌。任明立即为他联系了上级医院。这位同乡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健康。
深夜止血与“眩晕克星” 平凡岗位上的多面手
山区就医不便,作为基层医生,随时都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一年冬天,都大半夜了,任明接到医院总值班电话,一位老年患者鼻出血不止。他二话不说,立刻从家中赶到医院。检查发现,患者因高血压未规律服药,加之天气寒冷,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量很大,在鼻内镜下一时难以找到明确出血点。任明果断采取前鼻孔填塞止血,并给予对症治疗,直到出血逐渐减少。经过3天鼻腔压迫,鼻出血终于止住,避免了转诊大医院的奔波之苦。
基层医院不像大医院分科那么细,面对的病种繁杂,任明知道成为一名多面手的重要性,为此,他从未停止过学习。5年前,他注意到不少头晕、眩晕的患者,长期在内科治疗效果并不好,通过学习和实践,他带领科室开展了针对耳石症的诊治。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他从没想过要离开
作为横溪本地人,任明对这片土地和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医时间长了,认识的病人多了,来找我看病的都很相信我。”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的最大动力。“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更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看到病人病情好转,他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也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快乐。所以这么多年,尽管身在基层医院,但他从未考虑过离开。
三十多年,青丝变华发,不变的是医者仁心。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郁陈娜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