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宁波画家 画下西湖全景

周龙《西湖全景图》中的湖心亭。

周龙《千里江程图》局部。

一部题为《湖心寺夜宴图》的12集短剧,正在紧张拍摄中。

该剧由宁波市文联、海曙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改编自明代杭州人瞿佑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中的一篇《牡丹灯记》。

《牡丹灯记》讲述的是发生在宁波月湖湖心寺的一桩凄美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穿越阴阳隔阂,为爱奔赴,所以这个故事又被称为“宁波版《倩女幽魂》”。

湖心寺位于月湖十洲之一的花屿,现在又叫“月湖庵”,是月湖的标志性景点。

杭州西湖之中,也有一个湖心寺。现已改名为“湖心亭”,也是西湖的一个地标。

同在明代,宁波画家周龙画了一幅《西湖全景图》,湖心亭处于画中显著位置。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杭州人在小说中写了宁波月湖的湖心寺,一个宁波人在绘画中画了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牡丹灯记》讲了什么故事?

据短剧《湖心寺夜宴图》联合制片人周含介绍,明代瞿佑的《牡丹灯记》是一部比《聊斋志异》早三百年的志怪经典,影响之广远播日韩,《湖心寺夜宴图》就是以这部小说为蓝本,融合悬疑叙事和地域文化,旨在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文化IP。

瞿佑(1347-1433),字宗吉,号存斋,杭州人,元末明初官员、文学家。当过仁和(杭州下辖县)训导、国子助教等负责教育的小官,明永乐年间因诗获罪,被罚戍边保安(今河北保定)十余年,至洪熙元年才遇赦放回。

《剪灯新话》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共二十一篇作品。《牡丹灯记》为第二卷第四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州镇明岭下,有一乔姓书生,元宵夜,偶遇一个名叫符丽卿的女子带着丫鬟,提着牡丹灯走来,两人一见倾心。相恋半月后,邻居老翁告诉乔生,看见你和一个骷髅在一起。乔生起疑,在月湖湖心寺找到了符丽卿停灵的棺木,方知对方实为鬼魂。乔生求道士驱邪,反被诱入棺柩共亡。此后月黑之夜,人们常见乔生与一女子携手同行,一丫鬟挑双头牡丹灯在前面引路……

《剪灯新话》出版后,引发后世仿作热潮,并被冯梦龙、凌濛初等人改写为白话小说,还在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得到推广,其中《牡丹灯记》更是影响深远。

既然是这么有影响力和传播度的原创IP,宁波当然要好好开发。因此,短剧《湖心寺夜宴图》被列为2025年度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开机仪式上,相关领导表示,该剧是“宁波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实践,各方将全力支持剧组打磨作品,讲好宁波故事”。

名篇佳画,为西湖山水增色

无独有偶,杭州西湖,原本也有一个湖心寺。明弘治年间寺毁。嘉靖年间,知府孙孟在遗址上建亭,名“振鹭亭”。万历十七年(1589),杭州织造兼司礼太监孙隆重修西湖数十处景点,振鹭亭修葺一新后,时人称之为“湖心亭”,西湖美景更是名扬天下。

孙隆此举深受各方好评,文学家张岱赞“其功不在苏学士(苏东坡)之下”,并写下七十多篇美文,对西湖一带的自然景观、佛教寺院、先贤祭祠作了全方位描述,并结集成散文集《西湖梦寻》,加上收录于《陶阉梦忆》中的《湖心亭看雪》等名篇,使西湖山水为之增色。

其他如田汝成、汪砢玉、高濂、郎瑛、袁宏道、汪汝谦、王穉登等文人,也纷纷提笔,“洒潘江,倾陆海”,如同展开一场诗文大会,锦上添花。

如此美景,怎能少了绘画?这时,一个宁波人周龙闪亮登场。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周龙画下一幅《西湖全景图》,以写实手法,描绘西湖全景,堪称绘画版的《西湖梦寻》,此图也被称为“卧游”西湖的绝佳导览。

《西湖全景图》,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260厘米,以俯瞰视角铺陈西湖全景,白堤、断桥、孤山、保俶塔、北南高峰、飞来峰、岳坟、苏堤、六和塔、净慈寺等知名景点,尽入画中。

湖心亭处于画面显著位置,张岱《湖心亭小记》描述其“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

周龙也精心描绘了雷峰塔。不过,雷峰塔刚在嘉靖年间遭倭寇火焚,呈现在画中的已是残塔。不知周龙是否想到过,这座塔下镇压着白娘子,她与许仙的爱情,和发生在周龙家乡宁波的《牡丹灯记》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2022年,浙博举办“越颂——中华文物中的浙江传奇”大展,周龙的《西湖全景图》和“明四家”之首沈周的《湖山佳趣图》并列展出,两幅长卷分别从具象和想象的视角,展示了画家眼中的西湖。

善画长卷的典型南派山水画家

那么,周龙是怎样一个人?

史料中对周龙的记录实在有限。

他的生卒年份是模糊的,天一阁洪可尧先生主编的《四明书画家传》称其生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卒于天启年间(1621-1627);甚至他的出生地也有谬传,比如《明画录》《中国美术辞典》均误作钱塘(杭州)人,《明清书画金石家字号索引》则误作江苏人。

周龙明确的身份信息大致如下:善画山水,师法巨然,兼工人物,笔法在遒劲中饶有逸气,传世作品有《风雨见龙图》(1617年作)、《千里江程图》(1621年作),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此外,他还有现藏于浙博的《西湖全景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明画全集》则收录了周龙的一件《人物图》,现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

《千里江程图》是周龙较有代表性的一件山水画,该作品为手卷形式,画心纵32.2厘米,横825.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卷以长卷构图展现千里江河景致,融合山水自然与人文活动。画面包含杨柳亭台、云雾瀑布、耕织渔猎等多元主题,描绘了帆船店铺、松柏寺庙、樵夫行旅等市井生活场景,通过纤夫、马匹、城墙等细节呈现明代社会风貌,体现了传统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审美意趣。可以说,这是北宋《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的结合。

周龙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从存世的几件来看,其笔法清峻苍劲,墨色润泽浑厚,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一位善画长卷的典型的南派山水画家。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后世。

比如清初“四王”中的王翚和王原祁,都喜好画长卷,尤其是王翚,他的《长江万里图》,长度为1615厘米,《重江叠嶂图》更是达到1875.2厘米。

周龙,这位有巨幅作品且引领了一种审美趣味的宁波画家,他的价值,理应得到更进一层的发掘。记者 楼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