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宁波队“止跌反弹”收获主场胜利,这背后少不了啦啦队现场助威带来的精神鼓舞。而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中,有两张年轻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团市委招募的志愿者姜璠和武煜桐。他们因啦啦队而相聚,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姜璠:在“双重身份”中寻找平衡与光芒
“太燃了,嗓子也喊哑了。从来没有觉得一场比赛会过得这么快。太高兴了,太高兴了,宁波队赢了!”赛后,姜璠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不已,他说心情一直随着比赛的进程跌宕起伏。
姜璠来自安徽,是宁波银行的一名新员工。入职仅三个月,他响应团市委号召,加入“浙BA”啦啦队志愿者团队。他对自己这一选择由衷骄傲。“最初吸引我加入啦啦队的地方,就是大家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的氛围,当啦啦队员,让我找到另一个发光发热的舞台。”
然而,光彩的背后,这份志愿经历远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性。“口号整齐度和情绪感染力是最大考验。”姜璠坦言,几十个人要做到声音洪亮、节奏统一,还得全程保持饱满热情,练到嗓子干涩是常事。但团市委搭建的这个平台让他收获了珍贵的团队力量——队友间的互相提醒、彼此打气,让每一次疲惫都化为坚持的动力,“大家凭着纯粹的热爱聚在一起,这种热血同心的氛围特别温暖。”
更意外的是,啦啦队的经历与银行工作形成了奇妙共鸣。“就像帮客户做资产规划需要多方配合,啦啦队的默契也让我更懂责任与担当。”角色切换间,姜璠将协作精神带回职场,在服务他人中快速成长,也借着这个平台深深融入了宁波这座城。
武煜桐:从他乡学子到宁波“啦啦队家人”
来自山西的武煜桐,是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一新生。对她而言,加入“浙BA”啦啦队,不仅是课余的选择,更是融入宁波的一种方式。“从前我觉得宁波只是我求学的地方,不够熟悉。但自从成为啦啦队志愿者,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去了不同的场馆,甚至学会了用宁波话喊‘加油’。”武煜桐笑着说,“这座城市,逐渐让我有归属感。”
武煜桐还有一个身份是“花馍”的非遗传承人,当天来应援,她特意带来了家乡的特色美食“花馍”,预祝宁波队主场取胜。“‘花馍’带有‘浙BA’主场标图案,是专门制作的。加入啦啦队也是一座文化桥梁,让更多的南方人了解北方饮食文化。”她说。
当啦啦队员这段经历也让她对“志愿者”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志愿者只是凑数捧人场,但多次到现场我才明白,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用我们的热血和激情,为宁波队加油助威,赢得场场胜利。”
当被问及想对潜在志愿者说的话,她毫不犹豫地说:“欢迎更多的市民朋友加入,这是一份超级宝贵的独家记忆,可以在协作中收获情谊和成长。”
记者 邹鑫

